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看中國

黑陶之鄉——千年盆窯村的傳承之路【組圖】

支援←→鍵翻頁 發佈時間: 2015-01-1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楨珂 | 責任編輯: 劉楨珂

    窯洞內,61歲的王正成(右)坐在凳子上休息,由於年紀大眼神不好,平日只做些拉胚的活,休息時也會給年輕制陶人一些指導,他是該村第一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黑陶製作技藝的傳承人。中國網圖片庫 趙林峰攝影

    如今的盆窯村只剩下十三個窯口

    今年61歲的黑陶藝人王正成,是黑陶名人王太新的嫡傳孫子,也是盆窯村第一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黑陶製作技藝的傳承人。15歲就開始學習黑陶燒制工藝的王正成,1995年成功燒制出高達2.5米的巨型黑陶貼花八仙寶瓶,創下黑陶製品體形之最。“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村內家家戶戶窯口冒煙,從事黑陶生産,場面很紅火。”王正成告訴記者,如今村內只剩下十三個窯口了。

    窯口,對盆窯村的黑陶藝人而言是無價的“寶貝”,除了採集黏土、水洗淘練在窯口之外,剩餘加工制坯成型、坯體的陰幹到入窯燒成均在窯口內完成。王正成説,一隻黑陶盆的製作,要經過瀝泥、扳泥、拉坯、修形、貼花、雕刻、陰幹、燒制等步驟,其中瀝泥、陰幹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由於制陶又苦又累,年輕人很少願意學習這一行當,村裏只剩下幾個老人帶著個別的年輕人還在繼續燒制著。

    71歲的張紅才和兒子張全快、孫子張瑤瑤一起經營著生産黑陶的家庭作坊。張紅才説,兒子和孫子是他硬拉著來做這行的,祖先傳下來的手藝不能失傳啊。

    幾千年傳承下來的黑陶工藝,每一件器物上的紋路,都是從制陶人的指紋摩挲出來的。從早期的幾百戶黑陶藝人到如今的十三戶;從村內人人做黑陶到如今老人們的傳授與堅守,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壯美與精緻需要人們用心靈來細細感觸。

    年輕人加入黑陶業,黑陶踏上艱難復興之路

    近幾年來,隨著黑陶銷量的攀升和外出就業的困難,一些村民又回到了家鄉,和父輩們一起繼續從事這千年傳承的技藝。如今王正成的兒子王在軍、侄子王偉都有了各自的窯口。作為新一代黑陶藝人,王在軍製作的黑陶魚盆在保持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已從早先的貼花、刻字融入了高浮雕、硬雕的工藝。這些,也是讓王正成引以為自豪的事。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