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看中國

【圖片故事】非遺傳承人郭太運和木版年畫

支援←→鍵翻頁 發佈時間: 2013-11-1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楊挺 | 責任編輯: 趙娜

【圖片故事】非遺傳承人郭太運和木板年畫 圖片中國 中國網圖片庫 聯合出品

【圖片故事】非遺傳承人郭太運和木版年畫 圖片中國  中國網圖片庫 聯合出品
    開封木版年畫,距今已有千年曆史,是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它採用鏤版手工水色套印,在畫法上繼承了漢唐壁畫的傳統,構圖飽滿、線條粗獷。  
開封木版年畫源於北宋,繁榮于明清。據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貼子。”這段記載真實地反映了北宋時期京城開封木版年畫印製和銷售的盛況。《清明上河圖》上的“王家紙馬店”門前門神畫“皆于當街,用紙袞疊成樓閣之狀”清晰可辨。北宋門神畫在中國繪畫史上首開了木版年畫的先河,當時的開封,木版年畫不僅在民間非常流行,而且宮廷內也設作坊印製年畫,由宮廷畫家主持。
89歲高齡的郭太運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開封木版年畫的唯一代表性傳承人,他13歲時入開封最著名的“雲記”門神店做學徒,學習刻版、印畫、染紙技術,到今年已從藝整整75年,他是目前中國木版年畫從藝時間最長者,享譽中外,被譽為“年畫泰斗。”從當時的小學徒到今天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他親身經歷、目睹、見證了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在近代到現代的榮衰轉變。

開封木版年畫主要分門畫和神碼兩大類,尤以門畫為全國最著名。“社火” 採用半印畫法專門印製大幅家堂畫,一些“背作”小作坊還印製“趕小圖”、花紙。包裝封等大小殊異的各款木版浮水印畫。門神畫:分大毛、二毛、中臺、二邊(亦稱連頭)四種規格。門神題材以“秦瓊、敬德”為最多,這類門神規格不同,衣著神態各異,表現手法或繁或簡,套色的或多或少,一但神態仍然威嚴莊重,有“步下鞭”、“馬上鞭”、“披袍” 等不下二、三十種。神碼類有灶畫、家堂畫、天神爺、財神、鐘道及、“牛馬王同座”、“單座牛王”、“馬王”、“場神”和“車旗” 等小幅神碼。開封木版年畫製作採用木版與鏤版相結合,浮水印套色,種類繁多,所用原料為炮製工序,用紙講究,色彩艷麗,莊重深厚,題材和內容大多取材于歷史戲劇、演義小説、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説。年畫鄉土氣息濃郁,民間情趣強烈,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樸古老的民族風格,是民間工藝美術中的一支奇葩。

與年畫相伴75年的郭太運,不但練就了純熟的印版、刻版技藝,更對開封木版年畫的恢復與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在他的帶領下,一些瀕臨失傳的傳統題材年畫,如“劉海戲金蟾”、“豎刀”、“火塘寨”等,又得以重現。曾用了12年的時間,整理出80多種版畫。郭太運所整理的民間傳統年畫得到專家的肯定和讚賞,其作品曾在北京、廣州、深圳、香港等地展出,並被中國美術館、首都博物館收藏。他曾先後赴新加坡、美國舉辦專題展覽、表演和進行文化交流,宣傳了年畫藝術,擴大了年畫影響力,1995年郭太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家”稱號。2007年6月,郭太運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授予“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榮譽稱號,同年,他又被文化部授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榮譽稱號。

1   2   3   4   5   下一頁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