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離我們還很遠 談輔助駕駛比較務實

文章來源: 第一電動網 發佈時間: 2016-03-09 責任編輯: 申罡
+|-


    這兩天朋友圈被寶馬的百週年慶典刷爆了屏,不只是源於賓士和寶馬這對好基友間的相互調侃,BMW的那輛醜爆了的無人駕駛百年概念車也是徹底顛覆了部分人對於汽車的審美認知。

    又是無人駕駛,想想依舊覺得好有科技感和未來感。記得幾天前的兩會上,吉利汽車的掌門人李書福和百度的掌門人李彥宏就因“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的提案“撞車”,一度搶佔了多家媒體的頭條。幾天過去了,在百度上搜索“二李”的名字時,相關的報道仍舊應接不暇。

    幾年前還只是谷歌在那兒搗騰。現在看來不只是吉利和百度要加入,聽聞長安的無人駕駛汽車也即將於四月從重慶起程一路自動行駛奔赴首都參加2016北京國際車展。無人駕駛真的要來了?假以時日,廣大司機朋友們的雙手雙腳可以完全的從方向盤和腳踏板上被解放出來了?

    too young too simple!3月8日,儘管是國際婦女節,但第一電動網並沒有給女同胞們放假,而是在北京電視臺旁邊的必幫咖啡館舉辦了一場十分有意義的線下沙龍。出乎意料的是,在沙龍的系列話題探討中,多位行業權威專家和業內人士都給日漸“高燒”的無人駕駛汽車潑了冷水。

    “我可以説十年以後自動駕駛肯定沒戲”,在説到無人駕駛汽車這一話題時,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世率先潑了一瓢冷水。在他看來,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究的確應當好好進行並同國際接軌,但其離真正應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就此,他不僅以日本為例談到了政策法律中對無人駕駛車輛在交通事故中的責任判定,從較大程度上決定了無人駕駛需轉為輔助駕駛才能行得通。

    與此同時,他還結合自己多年的實際科研經歷表示,無人駕駛技術最早是國家作為國防軍事類項目,應用在核子試驗取樣、趟地雷這類無人區的場景中。儘管技術有進步,但當面臨複雜的路況和環境時,陳全世並不認為無人駕駛汽車能夠應付的了。就此他説道:“我認為研究者要趕快研究,這個東西太複雜,今天北京北三環和東三環的路上,那種情況下我估計司機都沒法弄,如果換做是自動駕駛車輛就全停那了,根本沒法走。”

    不只是陳全世對中短期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不看好,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林程,在談到無人駕駛話題時也很直接。“只要是汽車行業的,搞過傳統車的專家都會毫不猶豫的講,十年內搞無人駕駛是瞎扯。就是輔助駕駛,或者是固定的工況下實現一段時間的無人操作是可以的,把人完全的甩開是不可以的。”

    在林程看來,在人工智慧發展到超越人的判斷力之前,談輔助駕駛比較務實。除了要在技術上取得進一步的突破外,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問題也仍有待解決。他以無人駕駛飛機為例,強調現在的飛機從技術上講可以實現無人駕駛,但實際中只有軍用飛機上才小部分應用了無人駕駛。汽車更是如此,且地面路況更加複雜。在目前這種技術狀態和水準下,過早地談高新概念不符合我國的技術實力和水準。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沙龍中來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員姜克雋,對以上兩位專家關於無人駕駛汽車應用前景的分析和判斷産生了疑惑。他提到,近兩年來有超過十幾家的汽車製造商的高層技術人員前去發改委跟他們接觸交流過。從這些廠商反饋的資訊來看,2025年實現無人駕駛是非常樂觀的。他還引用一份近期美國出臺的特斯拉無人駕駛車的報告數據,稱美國的車主在上車後80%的時間習慣開啟自動駕駛模式,讓車輛自動起步、停車和上路行駛。

    對於姜克雋的疑惑,沙龍現場賓士新能源汽車研發高級經理來振華給出了以下解釋:“首先智慧駕駛是分多個階段的,而且按照當前聯合國的《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的規定,並不允許駕駛員的雙手一次性離開方向盤超過12秒。”站在汽車廠商的角度來看,來振華認同自動駕駛乃至無人駕駛是趨勢。但他同樣認同陳全世關於無人駕駛車輛,無法應對北京某些路段實際的道路交通運作狀況一説。他以人為的“碰瓷”為例,強調“這不是技術層面所能解決的”。

    來振華還指出,談智慧駕駛不能單獨的只拿汽車來説。他以德國的柏林、法蘭克福以及科隆等城市為例,指出智慧駕駛汽車是需要建立在智慧城市規劃和智慧交通體系當中。局部的無人駕駛可以實現,但他並不看好大街小巷人流中還能無人駕駛。對於無人駕駛,來振華如是總結道:“路漫漫其修遠兮”。

    面對看似很近、實則還很遠的無人駕駛汽車,林程最後也再次強調“一旦搞清楚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不是一回事,就會意識到真正的無人駕駛離我們還遠得很。”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