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有望實現國際産能綠色轉移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網 發佈時間: 2016-02-17 責任編輯: 申罡
+|-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以及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16年供給側五大任務——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均是中國在新的經濟發展背景下提出的戰略轉型舉措。毫無疑問,這將成為未來五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我國的經濟發展指導方針。

    與此同時,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指引下,能源行業正在積極搭建平臺,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尋求參與國際合作,打開新興市場産能合作大門,這被視為有效化解當前我國各行業産能過剩的有效路徑。

    經濟結構性下行企業轉型要準確定位

    當前,經濟增長要素發生根本性變化,煤炭消費增速拐點已至,國際油價持續處於低位,勞動力紅利逐漸喪失,高污染、高能耗産業增長已達極限。水泥、鋼鐵、建材等行業産能嚴重過剩,産生大量僵屍企業。

    國姿委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日前在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年會上指出,當前的經濟下行屬結構性而非週期性變化。不少行業未來發展面臨不可逆轉的趨勢性轉變。“十三五”期間,過去以總量控制為主的戰略要向品質改善戰略轉變。工作重點要從控制環境污染物增量為主向存量為主轉變。大氣污染防治也要從容量控制向流量控制轉變。過去不被看好的節能環保産業,如今要迎來黃金髮展期。

    “今年中央制定的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歸根到底都是對經濟新常態的認識。企業對發展戰略的定位一定要有趨勢性判斷,要勇於創新。所謂創新,就是變革,即綠色高效。”趙華林説。

    根據中國制定的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這意味著中國未來在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比重以及環保産業發展方面將有更大的加速度。2016年,創新和綠色發展將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而供給側改革,也將釋放出加強國際産能合作的信號。”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執行會長鄧繼海説。

    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實現産能綠色轉移

    與會專家指出,隨著“一帶一路”在2015年的願景與行動開始逐步進入産業,中國企業應該看到方興未艾的其他國家大規模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機遇,尤其是在東歐、非洲。而這將為各種所有制經濟企業打開“走出中國製造微利紅海,擁有前期藍海市場”的大門。

    在此背景下,國際綠色經濟協會今年針對國際産能合作,將積極推動“引進來”、“走出去”,開展國際技術中國轉移、中國産能國際合作,同時以全球一站式O2O服務為舉措,建立相向而行的國際合作網路,最大限度幫助國內企業化解過剩産能,與國際有需求的市場接軌,奠定中國産業更強大、更持續的國際資源合作競爭力。

    據介紹,在打造中國産業參與國際合作通路方面,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已建成全球綠色技術對華合作平臺、中國中東歐合作國際平臺以及中巴經濟走廊合作平臺三大渠道。

    “‘一帶一路’戰略最大的特點就是‘共商、共建、共用’,更重要的是要通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讓更多國家和人民享受中國發展的成果。預計未來10年,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共需8.7萬億美元,僅靠亞投行、絲路基金是遠遠不夠的,還需撬動各種社會資本和國際金融資本。”商務部前副部長、國際綠色經濟協會高級顧問魏建國説。

    魏建國認為,不同以往,此次中國企業“走出去”憑藉的是先進而有品質的資本、管理和技術,如智慧電網、鋼鐵、核電、高鐵技術等。2015年11月在蘇州召開的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為推動對中國的産能轉移創造了好時機,但是加大國際産能合作還要走綠色轉移的道路,絕不允許污染項目“走出去”。

    中外互拋“橄欖枝”

    本次年會還活躍著不少中國地方政府和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波蘭、衣索比亞等國相關人士的身影,他們積極為推動雙方産能合作互拋“橄欖枝”。

    記者了解到,圍繞國際産能合作,今年1月開始,在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組織的“一帶一路”中巴經濟走廊産能合作友好訪問期間,共有八家企業簽署了與巴合作項目,涉及煤礦、鋼鐵、鐵礦方面的投資合作,以及光伏電站、資源化利用、綠色生態和綠色建築的技術支援。2月底,國際綠色經濟協會還將舉辦“一帶一路中國合作與産能研討會”,組織研討“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的金融政策與國際化路徑。5月,啟動中巴經濟走廊的第二次中資訪巴,重點開展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材料等合作,同時啟動與中東歐塞爾維亞農業機械和農業廢棄物産業化合作。7月,啟動中俄産能友好訪問,重點推動雙方在能源、機械、交通、環保等方面的合作。

    “産能合作事關雙贏,可作為傳統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補充。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分享技術、多餘産能,更好轉移生産設備,進行雙邊甚至多邊合作,促進生産成本降低,並且在新興市場創造更多需求。”羅馬尼亞大使代表經濟商務參贊沃雷爾説。

    沃雷爾進一步指出,中東歐國家與中國在發展戰略上有很強的互補性,以羅馬尼亞為例,該國一直致力於作為中歐洲樞紐吸引重大投資項目,現在已發起若干主要能源類招商項目。

    而位於新絲綢之路沿線的斯洛伐克D1工業園區作為歐洲第一國際商貿園,也希望與中國開展綠色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作為東歐最大的煤炭生産和消費國,波蘭面臨與中國同樣的能源轉型問題,波蘭計劃未來10年在現代化和新能源建設方面投資600到800億美元,建設新能源發電廠。雙方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轉型方面均有合作空間。

    衣索比亞駐華大使館商務專員表示,“衣索比亞希望中國的投資能夠更加廣泛。衣索比亞的基礎工業非常薄弱,而中國的鋼鐵、平板玻璃等過剩産能,可以考慮到衣索比亞進行投資。”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