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更多“春江鴨”
湖北日報訊新華社記者:請您結合春暉模式,談一下對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解,以及您的期待和建議?
譚倫蔚(全國人大代表、湖北春暉集團董事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環。春暉集團實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農民通過土地折價入股,企業和合作社聯姻,既讓農業得到長足發展,農民又分享到土地機制創新的穩定收益。合作社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從供給側發力,以質興社,努力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農業,形成産業、企業、農民三贏的局面。
農業經營主體是推進農業改革的踐行者,是改革中的“春江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政府培育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建立統籌城鄉的用地市場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我們最大的期盼是,完善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功能,打通農村金融“最後一公里”。企業自身而言,要堅持“良種、良法、良心”,這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答問整理:全媒體記者甘勇 王馨陳會君 李婷
本版照片由記者張朋 李溪攝
開放日裏的開放熱度
湖北日報訊湖北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擎
不少跑全國兩會的記者,心裏都有一份自己的“新聞地圖”。在這份地圖上,少不了一個重要的“坐標點”——代表團團組開放日。
連續兩年參加湖北代表團團組開放日活動,一個明顯感受是,開放坦誠,求真務實。
記得去年3月6日湖北代表團開放日上,圍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生態長江”主題,劉雅鳴代表對備受社會關注的長江水質情況回應,“近年來,長江水環境污染嚴重、水生態退化明顯,長江流域有3.8萬多個排污口,排污量每年還在逐年增加。”直言不諱。
今年的開放日上,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題,針對中央電視臺記者有關防汛工作補短板的提問,全國人大代表、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坦言“問到了痛處”“人不給水出路,水就不給人活路”,並以“三個強有力推進”回答了應對的措施,讓人印象深刻。
從1995年八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次向媒體開放團組,到後來兩會期間團組開放的頻率逐漸增加,開放團組活動已經是兩會的規範程式、“規定動作”。觀察開放團組活動的歷史軌跡,一條更公開、更透明、更開放的上行線清晰可見。
從一開始只有審議沒有互動,到後來專門增設媒體提問環節,從傳統的報紙發稿,電視、廣播直播,發展到現在的網路直播、微網志、微信互動,從會場內有限的問答時間,到留下聯繫人方式,供沒有提問的記者繼續採訪,開放日的形式越來越多樣、互動越來越深入。
開放日,放得開。把國家戰略和湖北省情結合起來的主題設置,充分審議重要報告、充分回應社會關切的內容呈現,問得直接深入、答得坦率真誠的有效互動,讓各界傾聽“湖北聲音”,了解“湖北作為”。所有團組開放日匯聚在一起,更是打開了一扇門,讓世界感受到中國民主政治的活力,聆聽到中華大地發展進步的足音。
湖北團開放日直播吸引35萬網友
湖北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張城)昨日上午,湖北團舉行開放團組日活動,湖北日報網、湖北日報新聞客戶端、湖北日報網官微全程圖文直播審議和答記者問現場,近3個小時的直播吸引網友35萬人。
2016年,全國經濟總量超過3萬億元的省份達到9個。湖北、河北和湖南三省首次躋身“3萬億元俱樂部”。H5創意作品《噓!三萬億俱樂部在聊啥,快來看》新鮮出爐,不少湖北人的微信朋友圈被它刷屏。
《張口説兩會》也正式“開張”,推出《總理最牽掛的是13億百姓的“飯碗”》,用淺顯易懂的事例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就業、創業和市場發展環境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