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
795萬,穩住就業底盤靠他們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解決好重點人群的就業,是抓住問題的關鍵。
高校畢業生就業仍然擺在就業工作首位。每到就業季,就常聽到高校畢業生這樣感嘆——“找份好工作,真難!”
據教育部2016年底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預計為795萬。回顧過往3年,分別新增22萬、16萬、30萬,逐年增長依然是高校畢業生數量變化的主旋律。
畢業季求職是場馬拉松,一邊是依然不可盲目樂觀的經濟和就業環境,一邊是持續增長的畢業生數量,如何為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學生許一個熱氣騰騰的未來?
大學生就業始終牽動著習近平的心。2013年5月,習近平在天津考察時指出,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並勉勵當代大學生轉變擇業觀念,堅持從實際出發,勇於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去,善於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習近平要求有關部門加大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支援力度,對就業困難畢業生進行幫扶,增強學生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
將畢業生“扶開工、送一程”。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作了政策設計和制度安排。
《規劃》明確,要著力支援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産業發展,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高品質就業崗位。同時,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中小微企業就業,並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
除高校畢業生外,農村勞動力、困難群體、化解過剩産能職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和安置工作也被擺在了突出位置。
促進農民工就業、助力貧困人員就業,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使勞務輸出、技能培訓和配套政策更具有針對性。
地方政策是全國上下促就業的一個縮影。湖北鄖西縣政府充當“月老”,為貧困人員與廣東省四市“牽線”,促進富餘勞動力就業:建立臺賬和數據庫;在廣東設立服務站,提供務工資訊,維護合法權益;探索訂單式培訓,提升貧困人員技能;此外,還出臺了創業補貼、稅費優惠等一系列配套政策。
據統計,2016年去産能過程中安置職工72.6萬人,今年大約還需安置職工50萬人,這部分群體的就業任務也依然繁重。
習近平2016年在安徽調研考察時指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會有一些職工下崗,要更加關注就業問題,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落實和完善援助措施,通過鼓勵企業吸納、公益性崗位安置、社會政策托底等多種渠道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儘快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聚力!
挖掘新産業新業態,刷新速度和顏值
隨著新産業新業態的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躍,就業增長再創新高的底氣大大增強。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強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傳統動能煥發生機。
用新興産業帶動傳統産業,用全新崗位拉動就業人數。近年來出現的新産業新業態不僅為我國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也成為拉動我國就業水準的中堅力量。
錨定“創新坐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新舉措:“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完善就業政策,加大就業培訓力度,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援。”“加強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支援,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
“這是我們非常期待的。”兔巴電子産品工作室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中國人民大學2017屆畢業生徐思源表示,“希望政府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法務、財務方面的專業培訓指導,細化落實創業支援政策,同時進一步簡化辦事創業的手續。”
發揮中小微企業“就業容納器”作用,將著力點放在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推進自主創新創業,也是從根本上破解就業壓力的路徑。
2016年,作為新興産業的代表,“分享經濟”發展迅猛。在大放異彩的同時,賦能予人,實現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據國家資訊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佈《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人數超過6億人,比上年增加1億人左右;提供服務者人數約為6000萬人,比上年增加1000萬人;分享經濟平臺的就業人數約585萬人,比上年增加85萬人。
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拉動就業,新産業新業態為我國就業市場帶來了就業巨大潛力。
2017年2月6日,在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新産業新業態成為就業規劃中的重中之重。《規劃》中指出,要大力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拓展産業發展新空間,創造就業新領域。積極探索和創新監管方式,加快發展平臺經濟等新經濟形態。
“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著眼于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放手支援群眾大膽實踐,大膽探索,大膽創新,及時發現、總結和推廣群眾創造的成功經驗,把群眾的積極性和創業精神引導好、保護好。”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習近平強調“首創精神”一詞。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挖掘新産業新業態發展活力,為就業市場創造全新就業崗位。大力推動新興産業發展,成為2017年乃至整個“十三五”規劃中的重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