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圓滿結束;春節之後,全國兩會即將召開。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國家發改委派出多路調研組,分赴各地進行調研,主題包括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在作為承上啟下深化改革之年的2017年,經濟工作的重點將著眼于哪些領域,無疑引人關注。而從兩會前發改委官員的集中調研中,不難看出端倪與信號。
一線
圍繞振興實體經濟一以貫之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召開,明確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蓬勃發展,也要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産業。
此次赴各地調研,發改委的副主任們沒有只坐在會議室中聽報告。可以説,每一地的調研,當地的重點企業都迎來了檢驗,而通過檢驗的企業獲得的評價集中在“智慧”、“創新”和“融合發展”。這也指明瞭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方法與方向。
2月14日,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來到湖南株洲,考察了中車株機公司,登上了試驗線上的超級電容100%低地板有軌電車。他對企業瞄準綠色、智慧發展方向表示讚賞,並表示取得這樣的成就,核心就在創新。同日,在湖南湘潭經濟開發區,胡祖才對泰富重裝集團評價道,將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這完全符合製造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北青報記者梳理髮現,此輪調研的重頭戲落在了實體製造業上。
對此,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分析,這輪調研的重要主題就是考察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落實,而製造業對於振興實體經濟至關重要。目前我國的製造業最缺的就是核心技術,因此調研那些在轉型升級、智慧化方面做出成績的企業,無疑有利於這种經驗的複製。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按照《中國製造2025》,製造業要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那麼前面提到的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無疑是其中一途。
三面
調研組去哪調研有講究
説到規格,這輪集中調研,多支調研組均由發改委副主任親自挂帥,無疑比各業務司局調研組更為“重磅”。各支調研組分頭出發,天南海北,跑了很多地方。但仔細梳理後不難發現,調研之處多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政方針的“咽喉要道”。
姚景源告訴北青報記者,每年兩會前的發改委集中調研,是例行動作。就是要去調研落實國家經濟發展政策、督促重點任務部署,發現問題分析原因,給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提供參考,“添磚加瓦”。因此,選擇去哪調研、調研什麼,一定有很強的針對性。
從地域上來看,副主任們去南方的更多:王曉濤去了川渝,連維良去了湖北,胡祖才去了湖南、江西。北青報記者把他們的調研目的地連點成線,正契合地圖上綿延向東的藍色走廊——長江。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
比如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調研湖南、江西時,當地官媒明確指出“長江經濟帶建設”是此次調研的重點之一。江西副省長李貽煌表示將繼續抓緊長江經濟帶建設這一重大機遇。而在其他幾個省市的調研中,雖然沒有披露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具體情況,但“合作”“交通”等字眼頻頻出現。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指導意見雖于2014年出臺,但正式的規劃綱要去年9月剛剛印發,相信這輪密集調研也預示著長江經濟帶建設將在2017年迎來更多實質動作。
相對於以長江為紐帶的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振興東北計劃在地域上則是變“線”為“圓”。京津冀最直觀,古稱直隸的河北省將京津兩地環抱於懷,津冀的年輕人“北漂”也並不會被視作背井離鄉,説三地是你中有我的定位並不為過。説到東北,中國只有“東三省”這一個叫法是將三個省合而為一進行統稱。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此輪調研的目的地中,北方省份並不多,發改委副主任王曉濤赴黑龍江、努爾·白克力去河北。
也就是説,長江經濟帶、京津冀、東北,這三塊目前舉國關注的發展區域都被納入了此輪密集調研的視野之中。
多點
一把手直面10個民企負責人
北青報記者發現,在副主任們密集出發前,1月10日,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便親自帶隊赴全國工商聯調研座談。
若將此看做是集中調研的開場,徐紹史當時想聽到的是一個個具體民企負責人的聲音。他解釋稱,2017年經濟走勢特別是一季度走勢十分關鍵,一季度對全年經濟具有“風向標”的作用,不僅影響發展的方向,而且影響社會預期和市場信心。
當天下午,在認真聽取京東、美的等10家民營企業負責人對當前經濟形勢和企業經營環境的分析建議後,徐紹史表示,將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並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民營企業要找準切入點,大力推進轉型升級。
不難發現,之後各位副主任的調研重點,也正契合了發改委“一把手”徐紹史當時所強調的內容。
一位資深財經媒體人對北青報記者表示,中國消費者如今走到了一個消費升級的臺階面前,從宏觀上説,不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不論是實體經濟,還是網際網路經濟,都面臨著供給側結構優化。
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發改委官員們的四處奔忙、有的放矢,無疑是想為這一重要年份的經濟工作把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