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兩年,要以改革促發展,堅決打好國有企業提質增效攻堅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給國企出了這樣一道考題。在經濟轉型調結構時期,國企更成為改革中重要的主體。
兩會期間,由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指導,國資委新聞中心@國資小新、《國資報告》雜誌主辦了《對話新國企,加油“十三五”》系列訪談,邀請十幾位央企老總縱論國企改革。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董事長周明春把“提質增效”分開理解:“提質”是要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産品和服務品質,為客戶提供最優的服務;“增效”是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謀劃企業的業務發展和管理提升,確保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要做到近期效益和遠期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周明春透露,“中國航油的計劃是,今年的商品銷量比上年增長5%,實現銷售收入和利潤初步計劃要增長10%以上,通過實實在在的業績和數字,為國民經濟的穩增長髮揮應有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五冶董事長、黨委書記程並強認為,去産能有個很重要的任務,要大力打擊假冒偽劣産品。他指出,在去産能過程中,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妥善處理好職工安置,保證社會穩定。
“武鋼作為國有企業,8萬人不可能都煉鐵、煉鋼。只能有3萬人煉鐵、煉鋼,可能有四五萬人要找別的出路,這就是武鋼現在在做的事情。”對於人員的安置,武漢鋼鐵(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國強認為出路很多:第一個途徑是,在法定退休年齡5年之內的、沒有工作能力或者沒有工作願望的員工,可以離開崗位等待退休;第二個途徑是把相關的多元産業做大,吸納從鋼鐵主業退下來的一部分職工;第三個途徑是與地方政府、其他用工企業進行對接,幫助職工尋找崗位。
馬國強深知武鋼面臨的困境。“很多單位有用工需求,但同時有很多人沒有工作。”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矛盾,他認為原因在於長期以來國企員工收入水準高,用這樣的收入水準到社會上去找工作,存在難度。
馬國強認為,鋼鐵行業産能過剩是一個公認的事實。“我們一方面産能過剩,另一方面,2015年我們仍然進口了接近1200萬噸鋼材。”他説,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最重要的是創新。
馬國強説,鋼鐵企業除了要滿足既有消費,還應該創造新的需求。“比如這次城市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大力推廣裝配型鋼結構住宅。我們現在修路、修橋、蓋樓還用到大量的鋼筋混凝土,如果鋼鐵企業有信心也有能力讓將來的橋、樓都用上鋼結構,這對鋼鐵行業、鋼鐵企業來説無疑是利好。這是我們要創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