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區 已建成的住宅小區要逐步打開
加強街區的規劃和建設上,《意見》提出,要分梯級明確新建街區面積,推動發展開放便捷、尺度適宜、配套完善、鄰里和諧的生活街區。我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佈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另外要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佈局理念,建設快速路、主次幹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
針對一些城市“逢雨必澇”的問題,《意見》提到要推進海綿城市的建設,充分利用自然山體、河湖濕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態空間,建設海綿城市,提升水源涵養能力,緩解雨洪內澇壓力,促進水資源迴圈利用。鼓勵單位、社區和居民家庭安裝雨水收集裝置。大幅度減少城市硬覆蓋地面,推廣透水建材鋪裝,大力建設雨水花園、儲水池塘、濕地公園、下沉式綠地等雨水滯留設施,讓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不斷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積、滲透比例。
在污水治理方面,《意見》提出以中水潔廁為突破口,不斷提高污水利用率。新建住房和單體建築面積超過一定規模的新建公共建築應當安裝中水設施,老舊住房也應當逐步實施中水利用改造。培育以經營中水業務為主的水務公司,合理形成中水回用價格,鼓勵按市場化方式經營中水。城市工業生産、道路清掃、車輛沖洗、綠化澆灌、生態景觀等生産和生態用水要優先使用中水。
生態 城市公園原則上免費開放
未來城市將會有更多綠色“留白”。《意見》提出,要強化綠地服務居民日常活動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附近能夠見到綠地、親近綠地。城市公園原則上要免費向居民開放。限期清理騰退違規佔用的公共空間。
制定並實施生態修復工作方案,優化城市綠地佈局,構建綠道系統,實現城市內外綠地連接貫通,將生態要素引入市區。建設森林城市。推行生態綠化方式,保護古樹名木資源,廣植當地樹種,減少人工干預,讓喬灌草合理搭配、自然生長。鼓勵發展屋頂綠化、立體綠化。進一步提高城市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和城市建成區綠地率,改變城市建設中過分追求高強度開發、高密度建設、大面積硬化的狀況,讓城市更自然、更生態、更有特色。
更多應用綠色技術。推廣建築節能技術,提高節能標準,根據不同地區氣候特點,應用地源熱泵、水源熱泵、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技術,發展被動式房屋等綠色節能建築。完善綠色節能建築和建材評價體系,制定分佈式能源建築應用標準。分類制定建築全生命週期能源消耗標準定額。
路網建設,設定公共交通分擔率,鼓勵綠色出行,減少不必要的尾氣排放。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讓大家可以看得見綠地,親近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