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雲接受記者採訪
國際線上報道(記者鋼特木爾、白昊、阿勒瑪):“教育承載著國家的未來、人民的期盼。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邊遠、貧困地區傾斜力度。”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闡釋了“發展更高品質更加公平的教育”的決心和措施。與此同時,在中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民族邊遠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與會的少數民族代表對此感到非常鼓舞,並積極就發展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建言獻策。
中國有56個民族,由於歷史、自然等原因,民族教育發展仍面臨著一些特殊困難和突出問題,整體發展水準與全國平均水準相比差距仍然較大。來自內蒙古自治區的蒙古族全國人大代表冬雲説,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教育,在國家的扶持下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在很多邊遠地區,情況還是不容樂觀的。她建議國家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在教師的培訓方面給予專項經費的支援,“專項在哪兒呢?就是希望給我們的教師有一個更好的培訓和培養經費。我們少數民族地區,因為它的自然環境受一些影響,但東部地區的教育比較發達,通過互相交流,或者把我們少數民族的教師送出去培養,這樣就會對提高我們教育品質非常有利。”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師資的培養是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落實鄉村教師支援計劃,通過政府購買崗位等方式,解決結構性、階段性、區域性教師短缺問題。”對此,來自湖南的侗族全國人大代表蒙蘭鳳説,民族地區保存了許多優質的生態資源、文化資源,教育人才隊伍的建設對於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意義重大,“在扶貧的過程中,除了注重項目建設以外,我覺得人才的培養也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我希望國家把優質的資源、優秀的人才,採取獎勵措施,把他們投放到少數民族地區去,讓民族地區也跟發達的地區同步發展,同樣實現美麗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