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整脊診療指南研究邁向數據化進程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7-06 內容來源: 中國網
二、體徵檢查和影像學診斷豐富脊柱病診療的數據化
傳統脊柱傷病的體徵檢查,已有豐富的數據化指標,例如,正常頸椎、腰椎的活動度,四肢肌力的分級,神經系統功能的分級,均已具備量化數據。一些特殊體徵如腰椎間盤突出的直腿抬高試驗,抬腿以60度以上為陰性,60度為弱陽性,50度以下為陽性。同時還可分為40度、30度為中、強陽性。膝腱反射也可從小腿的反射性彈跳角度分為強、中、弱。這些都可以用量化指標進行評價,從而消除了醫患的模糊直覺。
影像學的診斷,包括 X線照片的測量,除前面提及椎曲測量之外,還有椎體旋轉度,側彎度及腰骶軸交角的測量方法。MRI及CT對椎管容積的測量等等,都是脊柱傷病診斷的量化依據,療效評定的標準,都是脊柱傷病診療數據化內容。
三、數據化將為脊柱傷病提高康復率、降低復發率,減少手術率、杜絕致殘率。
中醫整脊診療指南的數據化,將為當前人群常見、多發的脊柱勞損病診療和預防産生重大影響。
首先在診斷方面,數據化的診斷標準,將大大減少漏診及誤診。隨著CT、核磁共振應用於頸腰病的診斷,椎間盤突出幾乎遍佈所有CT、MRI的診斷報告之中,國外已有文獻報告近4成的正常人都有椎間盤突出或膨出,如果臨床醫生忽略了椎曲及體徵的數據指標,很容易造成漏診或誤診。
數據的椎曲分級,還可以早期預見一些疾病的發生。例如,頸曲一旦消失,輕者導致椎動脈痙攣而致基底動脈、腦血管供血不足而血壓波動,頭暈失眠,重者壓迫脊髓,出現胸部束帶感,步態不穩。而這種狀態,患者往往容易忽視,實際上是頸椎管狹窄的早期表現。可見,數據化的椎曲分級分析,可避免漏診。
在治療方面,數據化的診斷結果、治療目標進一步明確。當前,中西醫治療脊柱傷病方法很多,治療目標明確後,對各種治療方法通過診斷數據的分析,達到治法選擇優化。例如,治療目標是調曲,為達到調曲的目的,將採取各種技術理筋,筋柔骨才能正,局部骨正,則必須恢復力線——椎曲線和中軸線,為此,必須依靠四維牽引,才可改善或恢復椎曲。椎曲恢復配合功能鍛鍊維護,不僅症狀體徵消失,復發率也低。而另一方面,達不到改善或恢復椎曲目的的治療方法,就意味著疾病的復發。簡而言之,治療方法的實施在數據化診斷標準下,將得到極大的提高,徹底改變既往對症治療遺留後患的局部療法。
對脊柱傷病的療效評定標準,目前國內外的標準均缺乏量化指標。中醫整脊以椎曲論為核心的數據化診斷標準,為療效評定提供量化的依據,填補了國內外的空白。在循證醫學方面,數據化的療效評定標準,還可通過數據對比分析(包括同比、環比、定基比)監測各種療法的優劣,也是醫療管理的重要參考,數據化的診療指南,將提高脊柱傷病的康復率、降低復發率,減少手術率、杜絕致殘率。
頸腰傷病的發生,是椎曲異常所致。因此,維護頸腰椎曲是預防脊柱勞損病的主要目標。由此而設計系列維護椎曲的保健方法,如避免久坐,護胸運動,跨步壓腿等鍛鍊方式,將有效地預防脊柱傷病。
中醫整脊診療指南的修制訂,正努力邁向數據化進程,為人類脊柱的健康作出貢獻。
(中華中醫藥學會整脊分會標準化研究專家指導組)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