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膏方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12-11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腫瘤晚期

腫瘤出現遠處轉移時,就發展為晚期了。患者體內正氣大虛,正不勝邪,治當扶正培本為主、兼驅邪外出。此階段患者氣血陰陽不足,五臟六腑虧虛,治療應調整氣血陰陽,改善機體內環境,疏通五臟六腑,使原本失衡的機體功能恢復協調,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扶正培本的方法有益氣、補血、養陰、溫陽、益肺、健脾、和胃、補腎、填精、養肝等,根據患者病情差異可辨證選用。方藥可選用人參養榮湯或十全大補湯等加減,主要藥物為人參、黃芪、炒白術、茯苓、甘草、陳皮、當歸、白芍、熟地、五味子、桂心、遠志、生薑、大棗等。患者服用膏方達到補氣養血,健脾補腎,增強免疫力,恢復體力,延長生存期的效果。

腫瘤術後

癌症患者手術後因麻醉及創傷,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失血。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隨血脫,使氣血兩虛,此時應重在補益氣血,以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為代表方加減製作膏方,藥物主要為:熟地、白芍、當歸、川芎、人參、黃芪、白術、茯苓、炙甘草、莪術、丹參、炒杏仁、陳皮、枸杞子、菟絲子等藥,補氣生血。術後出現腹脹、納呆、便秘等脾胃不和症狀時宜用健脾和胃法,方選香砂六君子或參苓白術散,主要藥物為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半夏、陳皮、香砂、山藥、焦三仙、黃芪等,可以調理胃腸,健運脾胃,促進手術後身體的恢復。

放療化療後

癌症患者放化療之後,常會出現機體衰弱、腹脹、納呆、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以及造血系統抑制、炎性反應等。在放化療過程中或治療後出現全身乏力,四肢睏倦,腰膝酸痛,精神不振,心慌氣短,失眠多夢等。從中醫的辨證角度分析,多為脾腎兩虛、心腎不交,氣血兩虛,治當益氣健脾、養心滋腎,補益氣血。以歸脾湯或補中益氣湯等為代表方加減製作膏方,藥物主要為黃芪、黨參、白術、山藥、龍眼肉、山萸肉、熟地、五味子、酸棗仁、柏子仁、丹參、夜交藤、木香、阿膠、茯苓、杜仲、川斷等。若放療後咽幹舌燥者,可加養陰生津之品,如龜板、鱉甲、天冬、麥冬、花粉、葛根、玄參等;若兼見納呆者,宜加健脾開胃、消積導滯之品,如砂仁、陳皮、雞內金、炒麥芽、山楂、神曲等。

當出現造血系統反應即白細胞下降、血小板減少、貧血時,説明脾腎兩虛,氣血兩虛較重,膏方治療作用緩慢而持久,並且療效鞏固,通過補益脾腎、滋養肝腎,補益氣血等扶正藥不僅能恢復骨髓功能,還能健體強魄、補腎生發、和胃健脾等多種療效。可根據辨證加減使用,如屬氣血兩虛者,治以益氣補血,代表方有歸脾湯、八珍湯等加減,主要藥物為黃芪、黨參、茯苓、白術、炙甘草、當歸、雞血藤、阿膠、熟地、白芍、大棗、龍眼肉、淮山、木香、酸棗仁等;腎陽虛者可用右歸丸、腎氣丸等加減,主要藥物為制附子、肉桂、當歸、巴戟天、菟絲子、仙靈脾、杜仲、川斷、鹿角膠、龜板膠、補骨脂、肉蓯蓉、山藥、山萸肉等;腎陰虛者宜左歸丸等方,主要藥物為枸杞子、龜板、首烏、鱉甲、女貞子、旱蓮草、山萸肉、熟地、山藥、鹿角膠、懷牛膝等。通過膏方辨證治療,可以緩解症狀,提高免疫力,延長癌症患者生存期。

惡性腫瘤是一種特殊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容易復發和轉移,即使手術、放療、化療後也需要長期的調理,發展到中晚期其生活品質明顯下降。膏方治療惡性腫瘤是在中醫“辨證論治”“調理陰陽”理論指導下,著重糾正機體失衡狀態,建立新的動態平衡。因此腫瘤中晚期及手術、放化療後的患者應在醫生正確的辨病辨證後予膏方治療,以調整體內陰陽,補養正氣,改善症狀,提高機體免疫力,提高生活品質。

□ 儲真真 金花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腫瘤血液科

責任編輯: 劉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