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膏方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12-11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膏方又叫膏劑,屬於中醫丸、散、膏、丹、酒、露、湯、錠八種劑型之一。膏方最早出現是在《五十二病方》《黃帝內經》,而東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記載的大烏頭膏、豬膏發煎是作為內服藥首次提出。與其他劑型相比,膏方具有煎煮藥濃縮而成,有效成分高,作用持久;服用方便且可長期服用;毒性小、反應小、用量小、生物利用度較高;補中寓治,治中寓補,補治結合等特點,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膏方應用時適用於以下4大人群:一是因身體虛弱或體力透支,易感外邪時。二是慢性病已恢復,鞏固治療時。三是腫瘤患者。四是性功能減退者。其中,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某一個細胞在基因水準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其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異常病變,臨床常表現為局部包塊。腫瘤細胞具有異常的形態、代謝和功能,生長旺盛,常呈持續性生長,可以向外周擴散、浸潤,侵犯重要臟器,並引起器官功能衰竭,最後導致死亡。中醫認為其發病機制主要為正氣虧虛,氣滯血瘀、痰凝濕聚、熱毒內蘊、臟腑失調、癌毒作祟。膏方作為一種滋補作用為主的劑型,主要適應于體質虛弱的腫瘤患者,可以用於腫瘤的全過程治療。腫瘤患者在初期階段以邪實的表現為主,正氣虛弱較輕,因此應以攻邪為主,可以進行放化療治療,之後可以吃膏方鞏固治療;到了中晚期,正氣虧虛,氣血陰陽俱衰,患者出現明顯倦怠乏力,失眠心悸,不欲進食,失眠健忘等,應以滋補之力較強的膏方扶正固本,調理氣血陰陽;腫瘤患者手術治療亦會損傷正氣,服用膏方有益於身體機能的恢復。

腫瘤中期

腫瘤發展到中期時,邪氣較深,正氣虧虛日益嚴重,應扶正為主的膏方與攻邪為主的湯藥相互配合服用。當患者出現形體消瘦、五心煩熱、頭暈目眩、口苦咽幹、低熱盜汗、腰酸腿軟、便秘等肝腎陰虛症狀時,應益腎柔肝,滋陰降火。方用知柏地黃丸加減,主要藥物為知母、黃柏、生地、熟地、枸杞、丹皮、女貞子、茯苓、白芍、山茱萸、五味子、野葡萄藤、半枝連等。當患者出現腹部疼痛綿綿,喜溫喜按,消瘦乏力,精神萎靡,面色少華,畏寒肢冷,胃納減少,大便溏稀,次數頻多或五更泄瀉等脾腎陽虛症狀時,應溫補脾腎,方用理中丸合四神丸加減,主要藥物為制附子、黨參、白術、茯苓、薏苡仁、肉豆蔻、補骨脂、幹姜、吳茱萸、五味子等。膏方的治療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緩解症狀。

責任編輯: 劉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