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廣祥:精誠大醫 樂傳岐黃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11-13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醫心無塵 助校企共贏
提到江西中醫藥大學,自然免不了要提及其知名校辦企業——江中(制藥)集團,但鮮有人知道30多年前的江中制藥廠曾面臨的是破爛不堪、毫無生氣,賬面資金僅800元,幾近倒閉的局面。
“當時的江中制藥廠風雨飄搖,沒有人接手管理,學校甚至想賣掉這個廠。”洪廣祥説,“我覺得江中制藥廠有潛力,就硬著頭皮自己上陣管理。”
1984年10月,國務院《關於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出臺,指出“要逐步建立包括資金、勞動、技術在內的生産要素市場,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這給了洪廣祥一劑強心劑,江西中醫藥大學黨委果斷地對藥廠進行了大膽改革,為這個校辦工廠做了一個“大手術”。1985年初,江西中醫藥大學在全校公開招聘廠長,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大膽實行廠長承包責任制,把人事權、財務權、自主經營權都交給廠長。為了爭取政策扶持,洪廣祥不知跑過多少次省政府,費盡苦心。
“改革開始的頭兩三年,學校給江中制藥廠創造了一個寬鬆的發展環境,沒向藥廠徵收一分錢,目的是‘放水養魚’, 今天的不要和少要, 是為了明天的多要, 這就是辯證法。”洪廣祥回憶道,1985年江中制藥廠建新房分房時,他就向學校班子建議, 讓江中制藥廠職工先富起來。即便學校的副教授、講師住房還相當困難,也沒有伸手向藥廠要一套房子,就是讓藥廠有發展後勁。
提拔年輕人到管理層,在多年前仍然是個非常超前的舉措。洪廣祥意識到藥廠缺人才,尤其缺少有魄力有行動力的年輕人。他向學校領導建議:重視培養年輕力量,大膽起用年輕幹部。
“事實證明,當時推舉鐘虹光當江中制藥廠廠長是正確的選擇。”洪廣祥説,學校通過充分放權,增強了企業的自主權與活力。
雖然把年輕人推向了領導崗位,但學校始終沒有放鬆教育和引導。為了使藥廠員工團結一致謀發展,在藥廠領導班子中形成了“一個共識”(即藥廠書記與廠長只有分工範圍的側重點不同,沒有權力大小輕重之分)、“兩條原則”(即書記要有經營意識,廠長要有政治眼光)、“三個不計較”(在各種權力使用上,只要有利於江中制藥事業的發展,領導不計較誰大誰小;在各種活動的位置排列上,只要有利於江中制藥經濟的發展,領導不計較誰先誰後;在物質待遇分配上,只要有利於調動職工的積極性,領導不計較誰多誰少)。
藥廠時刻緊跟國家政策,通過對市場的研判來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 用産品的“ 新”和“優”去佔領市場。同時,學校和企業一同抓廉政建設、懲治腐敗,一起抓深化改革轉換內部機制, 一起抓産品品質, 強化科學管理,一起抓産品銷售, 促進市場流通。自1985年起,企業連續10 年經濟效益大幅度增長,1995年創稅利12 億元,利稅總額在全國醫藥制藥行業中排行第七,經濟效益在全國工業企業500強中名列中藥制藥行業第一和江西省工業企業第一。江中制藥廠辦得如火如荼,效益大增,聲名遠播。
洪廣祥當年所説的“辯證法”奏效了,教學與生産優勢互補, 使兩者互相推進,相得益彰。藥廠盤活後,開始向學校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支援, 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和教工生活的改善創造了良好條件。學校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又源源不斷地向藥廠輸送,藥廠的科技和管理骨幹基本上來自學校學生,形成良性迴圈。
1998年2月,江中制藥廠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掛牌,在全國率先實現中藥企業産學研結合。復方草珊瑚含片、健胃消食片、蚓激酶等一批又一批的科研成果投放市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經濟效益。
“堅持以育人為中心,一手抓合格人才培養,一手抓經濟自我發展”的辦學新模式實現了校企共贏,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時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的吳官正曾對該廠這樣評價:“江中人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創造了特區的速度和特區的效益。”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