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汗並非皆陰虛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10-17 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 劉旋 南京中醫藥大學
汗證是指人體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類病症。寐則汗出,醒來則止者為盜汗,又稱寢汗,係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診斷學》認為:“盜汗多見於陰虛內熱證,或氣陰兩虛證。”因此不少醫者在臨床中一遇盜汗輒責之於陰虛,然效果不佳。南京中醫藥大學孟景春教授是江蘇省名中醫。筆者有幸侍診于側,茲收集並總結其辨治盜汗經驗數則,以饗同道。
益氣固表法
劉某,男,35歲。
患者平素畏寒,汗出後惡寒更甚,近來夜寐汗出,汗後惡風,兩眼幹澀,發癢,更兼鼻塞、流涕,腰酸,舌上易生潰瘍,舌質略紅,苔薄,脈細。此係衛表失固、營衛失和,兼有過敏性鼻炎,先擬補氣固表,調和營衛。
處方:生黃芪20克,焦白術10克,炒防風1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煅龍牡(各)30克,生蒲黃10克(包),麻黃根15克,辛夷花10克,制蒼耳子10克(打),炒棗仁30克(打),夜交藤30克,老薑3片,紅棗4枚。14劑,每日1劑。
並囑其備明礬100克,分3份,每份加白蘿蔔250克,切片煮30分鐘,每晚泡腳20分鐘。煅賊骨50克,研細,泡腳後敷足底。另服維生素C、B2各1片,1日3次,再用B2片研細,涂口腔潰瘍處,4小時1次。兩周後復診,諸症好轉。原方繼進,以資鞏固。
按:此病例屬自汗盜汗並見,肺主皮毛,皮毛不固而見汗出畏風,平素易於感冒,衛表不固,故用玉屏風散加煅龍、牡蠣、麻黃根益氣固表止汗,桂枝與白芍相使為用以調營衛,固營陰;辛夷花、制蒼耳子宣通鼻竅,為治療過敏性鼻炎的常用藥組;炒棗仁、夜交藤養心安神;老薑大棗亦有補氣調營衛之功,白術加生蒲黃為治口腔潰瘍對藥。
外用方之明礬、白蘿蔔、煅賊骨為孟景春止足汗之經驗方,蓋明礬具有收斂、抗菌作用,外用可止汗(特別足部);《本草綱目》説萊菔子:“主吞酸,化積滯解酒毒,散瘀血,甚效……煎湯洗腳氣。”煅賊骨亦有除濕收斂之效,凡足冷汗多者,先以此方止汗。另維生素C、B2用於治療潰瘍,每獲良效。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