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知識:食養正氣 藥攻邪氣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9-23  內容來源: 中國網

藥物和飲食物的味能夠滋養形體,給身體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基礎;藥物和飲食物的氣能夠激發人體臟腑的功能活動,使身體各部分的功能活動維持正常。舉個例子説,甜味或酸味的藥食,多有滋補身體的作用,如米、面等穀物,各種水果等。溫熱的藥食,可補充身體熱能;寒涼性的藥食,能降溫清熱。比如在受寒的時候喝點熱薑湯、熱辣湯、白酒等這些氣屬溫熱性的飲食物,就能有效祛除體內的寒氣;夏季炎熱,喝些綠豆粥、冰糖銀耳湯、西瓜汁、冰紅茶等氣屬寒涼性的飲品,就可散去體內鬱熱。

如有人過多食用荔枝,導致身體燥熱,面部潮紅,口鼻乾燥,流鼻血,這是吃荔枝過多引起了內熱。吃清熱涼血的藥物,才消除上述症狀。如果不了解荔枝是屬於味甘性溫的水果,結果就會吃出病來。無論是甘溫的藥物還是甘溫的食物,都能夠起到溫補陽氣的作用。如果身體健康強壯、陽氣充足的人,食用甘溫的食物或藥物過多,就會導致身體陽氣偏盛,滋生內熱,引發疾病。

因此,要想運用食物調養身體,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辨別食物的氣味,然後才能進一步了解它的功效和作用。

四氣五味決定藥食功效

《內經》認為:“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所説的陰陽氣味,不僅指藥物而言,同樣也包括飲食物在內。

一般而論,藥食各自所具的功效,及其所能發揮的多種治療作用,取決於其氣味。

氣味有厚薄之分、陰陽之別。五味表現鮮明、比較濃厚的,比如咖啡、酸棗、辣椒、海帶等屬於味厚之品;不太明顯的,如微苦、微酸、微辣類就屬於味薄之品。四氣當中,溫、熱屬於陽性,寒、涼屬於陰性;熱或寒屬於氣厚之品,氣溫或氣涼屬於氣薄之品。

五味當中,辛、甘之味屬於陽性,能夠溫補、升散;酸味、苦味和鹹味,都是屬於陰性,酸味能夠上涌,苦味能夠瀉火,鹹味能夠軟堅。在五味之外,還有淡味,具有滲濕利水的作用。

由此可知,薄荷(辛涼)、菊花(甘平)可以清利頭目,荷葉(辛涼)可升清益胃,生薑(辛溫)可溫中養胃;而茗茶(微苦寒)可消食清熱、祛痰利腸,白芍(酸寒)可養陰生津,蓮子(苦寒)能清心降火,海帶(鹹寒)能夠消痰散結,西瓜(甘淡寒)能夠益氣生津,清暑利尿。

《內經》中的藥食氣味理論是中國古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和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般規律,它是中藥學和食療養生學的理論基礎,也是“藥食同源”理論的根本所在。

中醫治病,歷來遵循兩個重要原則:一是“食養正氣”,即在身體無病的情況下,或日常養生,或身體虛弱需要補養的時候,要儘量用調整飲食的方法來扶持正氣。二是“藥以攻邪”,即在身體有病的時候,要用各種氣味比較明顯、功力比較大的藥物來配伍組方,以祛除病邪。

無論是通過飲食調理還是用藥物治療,都必須首先了解飲食和藥物的性味功能,才能正確運用,取得顯著效果。

如果不分身體狀況、疾病特點,無視體質類型、氣候地域等差異,跟風似的聽説什麼好就一味地大吃特吃,時間長了,勢必會吃出問題,也容易因為偏食某味而引起新的疾病發生。

多了解一些中醫養生知識,就能增加分辨是非真假的能力,避免盲目跟風、盲從食療,上當受騙。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責任編輯: 劉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