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首創純中藥治療艾滋病新路徑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8-15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例1
徐某,男,64歲,2011年1月15日初診。
患者于2011年5月20日確診為艾滋病感染者後,出現氣短,疲乏無力,納呆,腹瀉,腰腿酸痛半年余;伴噁心,咳嗽,頭痛,消瘦及皮疹、皮膚瘙癢等,舌紅苔白,脈滑數,頜下淋巴結腫大。
CD4+T細胞的檢測結果為:治療前CD4+T為459;治療3個月CD4+T為420;治療6個月CD4+T為548;治療9個月468;治療12個月CD4+T為360;治療15個月CD4+T為451;治療18個月CD4+T為553;治療21個月CD4+T為481。
病毒載量的檢測結果為:治療前病毒載量為11萬;治療8個月病毒載量為10萬;治療14個月病毒載量為3.1萬;治療19個月病毒載量為4.5萬。
例2
馬某,男,34歲,2013年3月18日初診。
患者2011年8月1日確診為艾滋病感染者,半年前始氣短,疲乏無力,腹脹,腰腿肌肉酸痛,伴發熱,自汗,盜汗,咳嗽,心悸不寐,皮膚瘙癢等,扁桃體腫大,頜下淋巴結腫大,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CD4+T細胞的檢測結果為:治療前CD4+T為235;治療3個月CD4﹢T為255;治療6個月CD4+T為266;治療9個月CD4+T為175;治療12個月CD4+T為324。
病毒載量的檢測結果為:治療前病毒載量為2萬;治療6個月病毒載量為48。
但艾滋病人在中醫藥治療過程中,CD4+T細胞和病毒載量數值在不同的治療節點有上下波動,以納入統計為病毒載量上升的患者為例:
馮某,女,51歲,2011年6月14日初診。
患者2011年3月17日確診,于兩月前不寐,心悸,消瘦,伴手腳發熱,盜汗等。頜下淋巴腫大,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弱。
CD4+T細胞的檢測結果為:治療前CD4+T細胞為530;治療3個月後CD4+T細胞為420;治療6個月後CD4+T細胞為561;治療9個月後CD4+T細胞為590;治療12個月後CD4+T細胞為532;治療15個月後CD4+T細胞為425;治療18個月後CD4+T細胞為487;治療21個月後CD4+T細胞為448;治療24個月後CD4+T細胞為510。
病毒載量的檢測結果為:治療前病毒載量為TND;治療3個月後病毒載量為20;治療12個月後病毒載量為80;治療16個月後病毒載量為3.7萬;治療24個月後病毒載量為170;治療31個月後病毒載量為490。
綜上所述,中醫藥治療艾滋病對CD4+T細胞和病毒載量的變化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對一些艾滋病出現的機會性感染患者,如白色念珠菌、皮疹及黏膜潰瘍等中醫藥治療也有較好效果,特別是肝炎及肝硬化病人不能繼續抗病毒治療時,中醫藥是簡便有效的替代療法。
動物實驗證實低毒有效
急性毒性和藥理實驗由甘肅省中醫學院中心實驗室提供。一般認為,按體品質計算,小鼠1天最大給藥量相當成人臨床日用量的100倍則較為安全。在本急性毒性實驗中,小鼠1日最大給藥量為168g/kg,相當於臨床成人每日用量的317倍,説明扶正逐毒丸臨床使用是安全的,為今後開展臨床治療提供了保障。CD4的細胞計數目前被認為是評價艾滋病臨床療效的重要指標之一。細胞因子IL-2、IL-8及TNF則具有公認的調節免疫功能和抗病毒作用,通過本次動物實驗可以看出,扶正逐毒丸對於T淋巴細胞亞群CD4細胞、CD8細胞有明顯的調節作用,能夠提高CD4細胞、CD8細胞百分數值,能夠提高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機體血清中的TNF和IL-2及IL-8的含量。結果顯示扶正逐毒丸對於調節免疫抑制小鼠機體的免疫功能有較好的作用,為今後臨床用藥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在慢性毒性實驗中由蘭州大學藥學院生藥學研究所提供。大鼠長期毒性試驗顯示:各劑量組長期灌胃後,與對照組比較,各劑量組未出現生命體徵及血液學、血液生化學指標的明顯改變,大鼠的主要臟器濕重及臟器系數亦無明顯變化,主要臟器和組織無病理改變。
病理組織檢查分析各時期高劑量組與對照組中有1/15隻大鼠的肺和小腸有相同的病理改變,分別為成年大鼠自發性症狀和固定不及時而出現自溶現象有關,兩者皆非藥物特異性毒性反應。
其餘主要臟器及組織系統屍解和病理組織學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病理改變。即扶正逐毒丸3個月病理學檢查,未發現明顯毒性靶器官。扶正逐毒丸在56g/kg·d高劑量(等效于臨床成人量的106倍)下無毒副作用,實驗大鼠連續服用3個月安全,可以為臨床實驗提供參考依據。鋻於本試驗無明顯毒性,故留存動物可免做病理學檢查。
體 會
艾滋病不僅僅是醫學問題,而且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由於艾滋病屬於新發傳染病,在中醫文獻中沒有相關的記載,我們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進行辨證論治。在臨床診治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時,我們發現許多人沒有臨床症狀(即使CD4細胞值很低,臨床症狀也不甚明顯),無症可辨給中醫藥辨證論治帶來了許多困難,無法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因此,我們從無處著眼,從有處著手。即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求之,虛者求之”的治療原則,根據已有有效臨床證據,按客觀指標進行治療。
艾滋病人的中醫藥治療過程,受許多因素影響,如環境因素、心理因素、氣候變化等,特別是吸毒人群及MSM人群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依存性差;有的患者因為心理負擔過重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免疫力下降。此外,冬春季寒冷氣候引起的感冒對治療也有影響。這些因素均直接影響中醫藥的療效,使CD4細胞下降,病毒載量上升。所以,在中醫藥治療過程中應加強這些因素的治療,以利於提高療效。
(劉寶錄 甘肅省中醫藥治療艾滋病專家組)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