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3-28  內容來源: 中國網

張琪,男,漢族,1922年12月出生,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1942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黑龍江省名老中醫。

 

◆他鑽研腎病40多年,臨床科研碩果纍纍,是當之無愧的腎病權威

◆他對複雜腎病或各類疑難重症都辨證精準,生死邊緣救人無數

◆他性情溫和,但為中醫之興衰,曾多次致信總理,醫之大者天下為公

87歲的張琪略微發胖,喜歡瞇眼微笑,像是鄰家長輩。生活中他行事低調,別無所求,但對中醫學術和臨床,卻有一種特別的堅持和認真,在東北及全國中醫界廣受尊重。

腎病病因病機錯綜複雜,上世紀60年代中西醫對此都沒什麼好辦法。張琪迎難而上,一研究就是40多個春秋,大大提高了全國腎病學術和診療技術水準。他在很多疑難雜病診治上也卓有建樹,親手培養的50多名博士、碩士遍及海內外。

8月底,記者在哈爾濱張琪的新家採訪了他。相比幾年前,老人家身體和精神更佳,言語更見率性和哲理。“外化而內不化”,張琪像是一本耐讀的書,越讀越生感慨,醫之大者當如是。

真心:不尚空談重療效

“予不自欺亦不欺人”,他不在乎人們對大方的偏見,看病敢用、善用大方復方。

張琪沒拜過什麼名師,靠自己臨床多琢磨,不到40歲就成為“黑龍江省四大名醫”之一。成名後,張琪在書中,在講座中,把自己的經驗體會不加修飾地和盤托出。

一次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講座時,張琪説,“我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不主張寫過多的書。注解百篇不如臨床實踐一次。”因為多次從《傷寒論》中嘗到甜頭,他本打算寫一本《傷寒論》注解,但後來看到單純注解的書太多,就決定寫一本對臨床有實用價值的書。他説,過去有許多老中醫,書讀得很多,但是臨床少,他們不大願意看病。“出書是給別人以間接的實踐。《傷寒論》是張仲景的實踐,《溫病學》是葉天士的實踐。我們要自己實踐,直接的實踐,讀書是間接的實踐。”

張琪喜歡“求真”二字,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他説,現在有些雜誌寫老師經驗,把老師捧得天一樣高,很不好。有的報道説,某種病治療效果特別好,痊癒率特別高,一看就是假的。在《張琪臨證經驗薈要》自序中,他寫道:“書中所錄,皆源於實踐,確有療效者,方敢書于筆端,醫乃活人之道,予不自欺亦不欺人也。”

對大處方治病,業內一直有種偏見,認為是辨不清證候開“葫蘆方”。或許是基於對自己辨證精準的信心,張琪善用大方復治法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藥味多達20多味,取得很好的療效。他説,“必須認識到現在有些疾病的病因病機已不那麼簡單。比如尿毒症病機錯綜複雜,有虛有實,脾腎不足兼有濕熱、痰濁、瘀血,不能單純補或瀉,要從多方著手,處方兼顧,這其實也是學術的發展。”

除“大方復治法”,張琪還善用辯證法,如散斂合用、寒濕並用、消補兼施等法,即在一個方中把兩類作用相反的藥物組在一起。他推薦多讀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這些哲學思想有利於在複雜的疾病中分清主症和次症。他説,“醫者意也”,“意”字有很深的涵義,為醫者必須思路廣闊,善於分析病情,動中肯綮。

張琪治法多尊仲景,常在古方基礎上加減化裁,創制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新方劑,如治療淋巴腺結核、甲狀腺囊腫的癭瘤內消飲,治療靜脈炎的活血解毒飲,治療慢性腎病日久、尿蛋白不消失的利濕解毒飲等。經他研製的“寧神靈”,獲得布魯塞爾尤裏卡國際發明博覽會銀獎,救活了一個藥廠。

專攻疑難重症是張琪臨證一大特點,他在胸痹、痹病、肝病、血液病、精神疾病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被他治愈和挽救的重症患者究竟有多少,誰都數不清。

慶安鋼鐵廠一位青年工人,在一次火災中一氧化碳中毒,確診為腦細胞壞死。病人四肢顫抖,神志呆滯,幾乎成為廢人。張琪開出第一個處方,以後不斷調整,服藥100多劑後,病人奇跡般恢復健康。

比利時人傑克·貝蘭克不遠萬里從布魯塞爾飛到哈爾濱,他尻以代踵,脊以代頭,步履蹣跚,張琪用中醫藥使他站穩了腳,直起了腰。回國後他迫不及待發來電報報喜:“雖然我已經61歲了,可是身體卻像16歲少年一樣充滿活力。”

決心:攻克腎病闖新路

腎病是“窮病”、重病,西醫沒有好辦法,張琪意識到這是中醫的機會和責任。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張琪抓住腎病方向,帶動一批人持續地研究幾十年,這在中醫界並不多見。到底是什麼機緣,讓他下決心選擇攻克腎病頑疾呢?

張琪説,和冠心病、糖尿病不同,腎病不是什麼“富貴病”,越是生活在寒冷潮濕、貧困勞累的人越可能患病。上世紀60年代初,張琪任黑龍江省祖國醫藥研究所內科研究室主任。當時他原本想研究冠心病,但那時人們生活困難,一年下來才有4個病例,倒是收治了不少慢性腎炎患者。病人周身浮腫,顏面口唇發白,衰弱無力,病情反覆發作,最後腎功能衰竭,因尿毒症而死,為此張琪心急如焚。

面對腎病頑癥,國內外許多醫學工作者付出了艱辛努力,但治療效果不盡人意。透析只能維持生命,有依賴性,腎移植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排斥現象難以解決,激素療法副作用明顯,易復發。正因西醫對腎病沒什麼好辦法,張琪確信這是中醫發揮作用的“突破口”。

1962年,張琪與西學中的主治醫師單翠華開始研究慢性腎炎的治療。中醫西結合治療慢性腎炎當時在全國還沒有先例,要闖出一條路子談何容易!張琪古方新用,摸索出治療慢性腎炎的良方“加味清心蓮子飲”,單翠華則協助他監測病人,科學分析。1964年去重慶參加全國腎病學術會議,他的大會發言“慢性腎小球腎炎證治”獲得岳美中老中醫等一致好評。十年動亂期間他們被迫止步。1981年此項工作取得的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責任編輯: 劉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