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北京天壇內壇向遊人開放 係近70年來首次開放

發佈時間: 2019-06-11 | 來源: 中國經濟網 | 作者: 賀勇 | 責任編輯: 胡俊

北京中軸線申遺為文化遺産保護帶來機遇

天壇內壇近70年來首次向遊人開放

本報北京6月9日電 (記者賀勇)站在天壇內壇的廣利門下,舉目遠望,高大的壇墻向北、向東延伸,再無遮攔……6月8日,在第三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到來之際,位於天壇公園西南角的原北京園林機械廠區域經過搬遷騰退和修繕整治後正式接待遊客。這是該區域近70年來首次向遊人開放,天壇公園也因此增加了3.2公頃的新景區。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谷的重要場所,也是迄今保存完好的最大祭天建築群。據介紹,機械廠區域處於天壇世界文化遺産核心保護範圍內,區域包含內壇墻、廣利門和輿路等天壇歷史遺産本體。1951年,北京園林機械廠的前身園林機械修配廠在此成立。2007年,北京園林機械廠被撤銷後歸入天壇公園,其建築一直保留,並作為辦公用房使用。為配合北京中軸線整體申遺,天壇公園去年起完成了園林機械廠等園內核心遊覽區的住戶騰退工作,並對完成騰退的園林機械廠區域進行了環境整治和文物修繕。2018年4月2日天壇廣利門及南壇墻修繕工程正式開工。

據介紹,天壇作為壇廟,歷史上有“內儀外海”的規制,在內壇種植的樹木要求株行有距,稱為“儀樹”。因此,公園對騰退拆除後的大片空白區域進行綠化改造時,以5米為間距按規則行列種植常綠檜柏,並與周邊原有綠植景觀融為一體,營造出“蒼璧禮天”的祭壇風貌和廣袤蒼茫的“郊祀”意境,體現了古人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按照1998年天壇申遺時的承諾,到2030年要恢復古壇完整風貌。同時,天壇是中軸線14個遺産點和兩個世界文化遺産之一,北京市將加強天壇文物保護,早日恢復天壇原貌,實現其完整性、原真性,助力中軸線申遺,讓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更加閃亮。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