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70年篳路藍縷 用奮鬥鑄戰略之盾

發佈時間: 2019-06-10 | 來源: 央視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胡俊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雷達是戰場上發現目標的千里眼,也是國防建設中的重要裝備。我國的雷達事業在1949年起步,和新中國一起走過了70年曆程。幾代雷達人接續奮鬥,默默奉獻,鑄就了護衛國家安全的戰略基石。

今天(3日)的《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我們就從幾份塵封多年的素描説起。

1

年近八旬的邵潤朋老人至今珍藏著這些素描畫作,因為這裡面描繪的是他年輕時奮鬥過的地方。

這些素描描繪的是一個叫黃羊山的地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邵潤鵬和當時中國最頂尖的雷達專家都聚在這裡,打造中國第一部遠端相控陣預警雷達。

這種相控陣雷達的特點就是通過對發射的電磁波加以控制,不需要轉動天線就可以眼觀六路,盯住高速飛行的目標。這是個關乎國家戰略實力的技術,國外是絕對保密的。中國的雷達人必須從原理驗證做起。

張光義院士就是這部雷達的總設計師。為了控制住成百上千條雷達波,必須使用電腦軟體。可在當時,國內電腦技術相當落後,身為總師的張光義,甚至要從零起步自學電腦編程,加入技術攻關的行列裏。

1

那時,技術人員就住在這些大山深處簡陋的平房裏,一待就是幾年。工作間隙才有機會到附近的縣城採購些生活用品。

由於嚴格的保密,沒人知道這群衣衫襤褸的人就是為國家研發戰略重器的科研人員。經過十幾年的建設,預警雷達終於實現了“站崗放哨”。1983年1月,前蘇聯一顆核動力衛星墜向地球,全世界面臨核污染的威脅。憑藉這部雷達觀測數據,我國準確預報了衛星墜落時間和地點,震撼世界。

國家需要的,再難也要幹出來。憑著這股勁,中國雷達人完成了一次次艱難的突破,讓中國雷達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如今,國産雷達不僅隨預警機、航母守護祖國海空,也在交通防災等領域造福民生。而這座退役的雷達,如同鑲嵌在大山上的一座豐碑,銘刻著雷達人不忘使命的堅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