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各地聲音

千年古城北京打響一場治理“城市病”的攻堅戰

發佈時間: 2017-02-16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李德欣、關桂峰、梁天韻 | 責任編輯: 孟超

(新華全媒頭條·首都發展·圖文互動)(1)千年古城的“治病”攻堅戰

這是2016年12月28日拍攝的北京市德勝街道全響應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指揮分中心。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攻堅克難 劍指四大頑疾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面臨的狀況艱巨而複雜。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時指出,提高城市管理水準,尤其要加強市政設施運作管理、交通管理、環境管理、應急管理。

交通和環境問題是面上的“病”,市政設施運作和應急問題是暗處的“患”。面對病患,北京痛下決心。

——整治市政設施,強壯城市筋骨

多年無序發展,使得架空線爆髮式增長,不僅影響城市形象,也埋下安全隱患。

2016年,北京市完成57條道路100公里通信架空線入地管道建設。未來4年,北京將完成五環路內約300公里主次幹路通信架空線入地。與此同時,2572項市政管線隱患被排除,地面設施與地下設施治理銜接進一步加強。

——梳理靜態交通,打通城市脈絡

東城區崇文門東大街10號是老舊小區。一年前,這裡樓間空地停滿了車。“早上出門,車緊挨著人,手裏拎著買菜筐就過不去了。”居民楊書慶説。

目前,北京市約有機動車570萬輛,停車位只有250萬個左右。

“中心城區靜態交通的矛盾這兩年越來越突出,成為城市擁堵新的癥結。”崇外街道城建科副科長宋健兵説,經過一年治理,楊書慶家樓前有了70個正規停車位。

北京核心城區還在加快斷頭路打通、擁堵區域優化、慢行系統建設。“多管齊下才能打通脈絡,真正緩解核心城區交通壓力。”東城區城管委副主任徐永春説。

——打造綠水青山,美化城市容顏

在北京的城鄉交界處,一片片綠色正在不斷延展。

每天清晨,朝陽區孫河鄉沙子營村村民劉桂英和鄰居都要去沙子營公園遛彎。“公園種滿了各種植物,路也鋪了地磚,適合老年人鍛鍊。”

佔地700余畝的沙子營公園,兩年前還是成片的非法砂石料場。“大車一過沙塵滿天,垃圾成山,大白天都不出家門。”村民趙甫説。

2014年起,朝陽區著手關停這裡所有砂石料場,未來將建成北京東北部最大的濕地公園。“你看看這一片片綠地公園,誰還能説我們住城中村啊?”劉桂英笑著説。

到2020年,1000公里市級綠道將串聯起北京的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真正落實還綠於民。

——提升應急能力,增加城市抗體

“下雨看海”曾經是北京的另類名片,市民張媛感受深切。2012年“7·21”暴雨中,她的車在蓮花橋下拋錨。“我趕緊下了車,沒過多久,水就沒到車頂了。”張媛回憶説。

4年後,北京再次經歷暴雨考驗。這次,蓮花橋下的場景卻大大出乎張媛預料,“大小車正常通行,還有人騎自行車。”

“7·21”後,北京痛定思痛,加緊中心城區防汛設施升級改造。“蓮花橋的防澇能力由3年一遇升級為10年一遇。”北京排水集團總經理鄭江説。

“在硬體改善的基礎上,指揮決策、預報預警、社會動員等制度建設也及時跟上,增強‘軟實力’,從而提升城市應急能力。”北京市防汛指揮部副指揮、水務局副局長潘安君説。

(新華全媒頭條·首都發展·圖文互動)(4)千年古城的“治病”攻堅戰

一名網格員通過手機APP向網格化城市管理平臺報送資訊(拼版照片,2016年12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發掘潛力 探索“祛病”之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要“推進城市管理目標、方法、模式現代化”。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首都,北京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重要窗口。處在發展十字路口的北京,迫切需要提升城市管理水準。

而目前,北京的“病症”依然明顯:2016年末常住人口為2172.9萬人,逼近2300萬紅線;2016年空氣污染天數近半,“重污染”39天,PM2.5濃度超標109%;每人平均水資源量僅124立方米,不及全國水準的十分之一,遠低於國際公認的嚴重缺水警戒線;機動車超570萬輛,早晚高峰路網平均時速26.6公里,工作日擁堵持續時間接近2小時……

“人口資源矛盾依然突出,空氣污染、交通擁堵、垃圾污水治理任務艱巨,治理‘大城市病’還要下很大功夫。”北京市兩會上,蔡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硬體方面還有一些欠賬,軟體方面同樣有短板,主要是城市化管理不夠精細化。”

“長期以來的規劃缺位、標準滯後、缺乏統籌、體制不順制約著城市管理水準的提升,仍需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提升百姓獲得感。”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説。

一座城,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發展特別是城市管理中的一些問題,必須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來解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説。

部門整合、明確權責、力量下沉、社群共治……“將手術刀伸向自己”的體制機制變革持續深入推進。

2016年6月、9月,北京市相繼出臺《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準的意見》和《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城市管理髮展規劃》,明確提出: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準;形成全民共建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十六區全部建成市、區、街鄉鎮三級網格化城市管理平臺……

北京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莊嚴承諾:“十三五”末期,形成與城市功能定位相適應的城市管理設施建設和管理體系,打造優美、和諧、宜居的城市環境,保障城市安全、穩定、高效運作,實現城市管理髮展建設和城市管理水準全面提升。

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郭金龍説。(參與記者:丁靜、孟菁)(更多報道請關注新華社客戶端並訂閱“新華全媒頭條”)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