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補之手伸向“冷門”領域
一個副處級幹部牽頭,聯手不具備條件和資質的人,一路過關,創辦培訓類學校……披著虛假外衣的兩所學校騙得國家普惠制培訓補貼433萬元。本溪市中級法院宣判的一起虛假辦學騙取國家鉅額補貼案發人深思。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本溪中院了解到,2007年9月,李平利用身為本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能力建設處工作人員、負責民辦學校申辦手續受理和審查的職務便利,與郎傑、林莉共謀,使郎傑、林莉申辦的本溪市生源職業培訓學校獲得辦學許可證,成為普惠制學校。2008年至2010年間,三人騙取國家補助就業專項資金共計171萬元。2007年8月,李平在負責受理審查申辦人崔大軍申辦的本溪市騰達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期間,使不具有大學學歷和教師資格的崔大軍通過審查,成為該所學校的校長兼法人,並借機騙取國家補助就業專項資金共計262萬元。
法院認定,李平、郎傑、林莉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李平職務上的便利虛假辦學,共同騙取國家普惠制培訓補貼,均構成貪污罪。李平還犯玩忽職守罪,使國家遭受重大損失,數罪並罰,對其執行有期徒刑12年。判處郎傑有期徒刑10年6個月,判處林莉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
據悉,國家普惠制就業培訓的宗旨是為了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進而實現再就業。財政部門按國家政策給予一定補貼,其中70%的培訓補貼評定採取日常培訓檢查評定和季度集中檢查評定相結合的方式,30%獎勵補貼評定按照被培訓人員就業率和培訓單位提供的就業證明進行核定。本溪市生源職業培訓學校于2008年被本溪市普惠制就業培訓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為合格單位,隨後兩年的年檢也合格,“順理成章”拿到了補貼款。
曾多次參與地方性法規起草工作的遼寧省律師協會會員陳寶龍表示,通過虛假辦學騙取國家普惠制培訓補貼,較為少見,這説明涉民生政策性腐敗開始向一些“冷門”領域滲透,危害性同樣不可低估。
政策性腐敗源於天然“謀利便利性”
有關人士指出,政策性腐敗是指在制定、執行國家有關政策過程中,借政策之名假公濟私,將政策異化成謀利平臺的腐敗行為或腐敗現象。在反腐高壓態勢下,違規性、違法性腐敗的操作空間縮減,而涉民生政策性腐敗勢頭漸盛。
“政策,就是對公共資源權威性的分配,誰掌握這項政策就意味著掌握了權力和資源,就容易産生權力尋租的空間。”遼寧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王雅認為,政策性腐敗包含制定層面的腐敗和執行層面的腐敗,而對涉民生領域的惠民政策性腐敗,從當前看,更多體現在執行層面。
遼寧省委黨校教授周維強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對於涉民生領域的政策性腐敗,一般程式上合法、合理,表面上沒有突破政策規定的任何界限,實質上卻是借助資源的分配和權力的執行來謀取私利。“你拿我沒招,因為我是按照政策辦事,我的行為在政策允許範圍內。”他説,這種腐敗具有天然的“謀利便利性”。
根據遼寧省檢察院提供的一組數據:2013年至2015年,該省檢察機關共查辦涉農領域職務犯罪1367人,查辦扶貧開發領域職務犯罪94人,合計佔同期查辦職務犯罪總數的19.4%。遼寧省檢察院檢察長肖聲認為,惠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的存在,侵害群眾切身利益,嚴重影響惠農扶貧政策落實。
一些受訪的司法人員指出,國家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通過惠民利民政策實施的,目前,民生補貼、惠民資金被違法套取和侵吞的案件高發,惠民利民的好政策被腐敗分子異化成牟利工具。有必要把涉民生政策性腐敗當作重要課題來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