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李姿閱
港中旅集團與國旅集團、中糧集團與中紡集團、中國建材與中材集團、寶鋼與武鋼、中儲糧總公司與中儲棉總公司——今年來,5對10戶中央企業進行了重組,中央企業戶數調整至102戶。國資委負責人近日表示,明年央企重組力度不會減,總戶數降至兩位數已成定局。央企重組加速,收穫了什麼?
重在産生“化學反應”
重組後效率提高,重復投入減少,運營成本降低
中央企業重組,最直觀的變化是“少”和“大”——央企戶數減少了,重組後企業的規模大了。然而,在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看來,“央企重組整合,不是簡單地做大規模,而是為了內強企業素質、外優市場表現,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重組後,一批央企躋身世界一流企業行列。重組前,中國遠洋和中國海運在行業中分別排名世界第六和第八,重組後中國遠洋海運綜合運力、幹散貨、油輪和雜貨特種船隊運力規模排名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海運界舉足輕重的力量。寶鋼和武鋼重組為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後,年粗鋼産量近6000萬噸,其中高端産品産量達到4000余萬噸,超過南韓浦項和日本新日鐵。中糧集團重組中紡集團後,總資産和營業收入都接近5000億元,在國際大糧商中排名第一,油脂、棉花等品種的經營能力躍居全球前列。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高國家實力的客觀需要,重組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規模擴大的同時,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定價權明顯提升。
更重要的是通過重組,發生“化學反應”,起到“1+1>2”的效果。
協同發展,使重組後企業的效率得到提高、高端供給增加。本輪央企重組中,鐵塔公司的組建成為開創性的案例。鐵塔公司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家運營商共同組建,卻不是三家公司鐵塔業務的簡單拼盤,而是走集約化、規模化之路,最後形成前端競爭、後端合作的“共用競合”模式,成立兩年多來累計節約投資806億元,節約用地2.1萬畝,新建鐵塔共用率由過去不到20%提升到75%。
原本同質化發展的中央企業在重組整合後,重復投入減少,運營成本降低。據測算,寶武集團成立後,整合規劃原寶鋼湛江基地和原武鋼防城港基地,預計減少投資約400億元,減少1000萬噸新建鋼鐵産能。中國遠洋海運重組後的協同效益逐步發揮,1—10月新集團實現利潤總額135億元,同比增長7.66%,經營成本同比下降176億元,全球運輸服務水準和佈局得到進一步優化。
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
國資委鼓勵央企依託資本市場加快內部整合
2015年6對12戶央企重組,今年又完成5對企業重組,兩年11對大型央企重組,為今後的重組探索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
央企重組的路線圖日益清晰——
強強聯合,橫向重組。南車和北車重組為中車集團、中遠和中海運重組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重組前,這些央企規模比較接近、發展方向相同、內部結構相似。重組後,減少了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提高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今後,有關方面將統籌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和維護國內市場公平競爭的需要,穩妥推進裝備製造、建築工程、電力、有色金屬等領域企業重組,集中資源形成合力,減少無序競爭和同質化經營。
優勢互補,縱向合併。中冶與五礦重組、中電投和國家核電重組為國家電投,正是其中的經典案例。這些企業産業關聯度高,彼此是上下游的關係,通過重組可以打造完整的産業鏈。産業鏈的完善不僅有助於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更能極大地增強企業在市場波動中的抗風險能力。據了解,今後將鼓勵煤炭、電力、冶金等産業鏈上下游中央企業進行重組,打造全産業鏈競爭優勢,更好發揮協同效應。
集中資源,專業化整合。在國家産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指導下,支援中央企業之間通過資産重組、股權合作、資産置換、無償劃轉、戰略聯盟、聯合開發等方式,將資源向優勢企業和主業企業集中。今年9月,産業整合在8家央企間率先啟動。其中,中航工業與國機集團發展8萬噸模鍛壓機項目,中核建設與中國一重共同開發第四代核電産業化高溫氣冷堆項目,在關鍵技術突破、掌握核心資源方面邁出重要步伐。未來一段時間,還將鼓勵通信、電力、汽車、新材料、新能源、油氣管道、海工裝備、航空貨運等領域相關中央企業共同出資組建股份制專業化平臺,加大新技術、新産品、新市場聯合開發力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此外,國資委還鼓勵中央企業依託資本市場加快內部整合,將投資決策權向三級以上企業集中;鼓勵中央企業以獲取關鍵技術、核心資源、知名品牌、市場渠道等為重點,並購重組,推動品質品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