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各地聲音

北京將制定要求基層可開證明的“保留清單”

發佈時間: 2016-12-02 | 來源: 新京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孟超

北京將制定基層證明“保留清單”

市編辦主任劉雲廣介紹,對各部門提出的“保留清單”以外的證明要求,公眾和基層可以説“不”

市編辦主任劉雲廣。市編辦供圖

繼首批取消調整74項政府部門要求基層開具的各類證明後,北京將繼續對市級部門設立的證明進行清理。昨日,市編辦主任劉雲廣表示,為了防止已經被清理的證明“死灰複燃”,北京將制定要求基層可開證明的“保留清單”,對各部門提出的“清單”以外的證明要求,公眾和基層可以説“不”。

今年5月,市編辦對基層開具證明的情況進行了梳理,初步統計由基層開具的各類證明有200余項。11月15日,首批74項證明率先被調整取消。

那麼餘下的證明如何處理?北京市編辦主任劉雲廣昨日表示,對於餘下的證明,一方面繼續清理,對於依據相關規定設立的,看法律法規有無修改可能;另一方面,看是否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辦理,儘量減少企業或公民個人跑腿開證明。

劉雲廣透露,目前,市編辦正在研究出臺一版要求基層開證明的“保留清單”。他表示,如果不明確“保留清單”,開證明的隨意性可能還是很強,有些部門的一些證明還有可能“死灰複燃”。

“也就是説,你説把這74項取消了,他又換一種方式還是要基層提供。”劉雲廣説,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把已經取消的證明固化,市編辦計劃出臺一份要求基層開證明的清單。有了這個清單,一方面可以約束部門不隨意要證明,另一方面也向公眾、向基層傳遞一個資訊,哪些證明是需要開的,可以開的。

■ 對話

劉雲廣:將清理150項行政審批仲介事項

接手審批制度改革近4年,北京市政府職能發生了哪些轉變?老百姓辦事是否越來越方便?辦事過程中那些叫人為難的“奇葩”證明還剩多少?昨天上午,“一把手話改革”活動走進北京市編辦。市編辦主任劉雲廣接受媒體採訪,介紹了北京簡政放權、深化“放管服”的情況。

審批少了,監管方式和措施多了

新京報:“放管服”改革,重點有哪些?

劉雲廣:“放管服”是2015年後開始有的概念,原來叫做審批制度改革,北京市編辦從2013年開始接手這項改革工作。“放管服”體現的是政府職能的轉變。放,指的是簡政放權;管,就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服,就是優化政府對社會的服務。

放,我們把重點放在了減審批事項,減非許可審批,減仲介服務事項。減少人民群眾和社會創業、老百姓辦事相關的服務事項。管,過去政府對城市的管理習慣使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審批,一種是處罰,現在的做法是減少審批,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新京報:放和管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劉雲廣:用我們的話來説,放和管的關係,一個少了,一個多了。審批少了,監管的方式、監管的措施多了。在監管方式、渠道、手段,北京做了很多探索。

比如説,雙隨機的監管方式,為的是提高監管的公平性。所謂雙隨機,是指監管部門,或者執法部門在執法時,要避免和減少隨意性、主觀性,把檢查單位和執法人員全部列入,去哪個單位,誰去檢查,隨機抽取。

另外信用資訊體系建設,也是近年政府大力推的監管方式。目前北京做得比較好的是工商局。工商局建立了信用資訊體系,把北京市所有的企業,包括在工商登記的社團組織,資訊全部上平臺,違法違規資訊也在平臺上,平臺對公眾開放,群眾可隨時訪問。按工商局統計,每天到平臺上查詢資訊的組織、個人在幾十萬次。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