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政策解讀

經濟增速連續11季度領跑全國 重慶有何秘訣?

發佈時間: 2016-11-29 | 來源: 半月談 | 作者: 王海徵 何宗渝 | 責任編輯: 孟超

開放發展:從“末梢”變為前沿

重慶位於西部內陸,長期處於對外開放的“末梢”。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實施,促使重慶重新思考自己的“經濟地理”——如何利用處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Y”字形連接點的優勢,實現內陸開放,融入全球産業鏈。

2011年,“渝新歐”班列問世,憑藉“時間只有海運的1/3、價格只有空運的1/5”的優勢,創造性地開闢了從中國內陸到歐洲的貨運新通道;如今“渝新歐”佔據了經阿拉山口出境的多條中歐班列貨值的80%。

在“渝新歐”的帶動下,重慶開放發展的大戲按點、線、網逐次展開。

今年4月28日,10輛滿載貨物的卡車從重慶出發,42小時後經廣西憑祥口岸抵達越南河內,標誌著重慶到東盟的國際公路物流大通道東線通道正式開通,未來重慶還將開闢到寮國萬象的中線通道和到緬甸仰光的西線通道。

一週後,一列搭載著健身器材的“渝新歐”班列從德國杜伊斯堡駛出,12天后抵達重慶;貨物在保稅區分包分撥後搭乘飛機,5小時後抵達新加坡,開闢了從歐洲經重慶到東南亞的鐵、空、公多式聯運大通道。

至此,重慶形成了向西直達歐洲、向南連接東南亞和南亞、向東直抵太平洋的“Y”字形國際大通道,這不僅契合了“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還形成了承東啟西、連通南北的國際交通網路。同時,憑藉水陸空三個國家級交通樞紐、三個一類口岸和三個保稅區,重慶形成了國內唯一的“三個三合一”開放平臺,為産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正是看中了重慶的未來,中國與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今年1月正式落戶重慶,強烈的“吸磁”效應不斷顯現:境外企業首次到內陸地區發行熊貓債、多家重慶企業赴新加坡發行企業債、雙方擬合作建設海底通信光纜……僅上半年,簽約項目金額就高達131.4億美元。

開放通道和開放平臺的構建,極大促進了重慶産業發展,而重慶産業的發展壯大又支撐了開放的拓展完善。

8月4日,惠普重慶生産基地生産的第一億台筆記型電腦下線。惠普作為首家在內陸地區開展電子産品加工貿易的企業,不僅引領了重慶電子資訊産業的崛起,還推動了重慶離岸金融結算等業務的拓展。

“目前我們在歐洲、中亞、中東、南亞、非洲地區部署了五大區域清算環,覆蓋了42個國家。”重慶錢寶跨境科技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使用直接清算,可為企業節約50%以上的清算成本。

一體化發展:五區域各優其優、各美其美

初冬時節,位於三峽庫區腹地的雲陽龍缸“雲端廊橋”遊人如織。一年前,這座懸浮在峽谷中700米高空的全球最長玻璃廊橋問世,半年後,雲陽龍缸景區實現綜合收入7億元,“雲端廊橋”成為熱門旅遊目的地和“富民工程”。

這座玻璃廊橋的開工,得益於重慶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

重慶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並存,自2013年起,綜合考慮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等因素,全市38個區縣被劃分為五個功能區域,並輔以産業、財政、考核等50多項政策措施,推動資源要素向各功能區域重點産業和重點區域聚集,引導各區域差異發展、特色發展、聯動發展,促進全市一體化科學發展。

雲陽縣縣長覃昌德告訴記者,新的發展理念取代了“唯GDP論英雄”,新的考核辦法對雲陽的生態保護和旅遊發展加分較多。“我們圍繞‘面上保護、點上開花’做文章,走出了一條‘生態經濟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的新路子。”

由於生態保護得力、旅遊發展迅猛,過去兩年雲陽縣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身份躋身重慶區縣考核前三。

“資源要素配置不斷優化,城市空間格局、産業佈局、人口分佈更趨合理,各功能區域各優其優、各美其美,全市一體化科學發展的格局正加快形成。”重慶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重慶都市功能核心區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僅為0.6%,但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80%,金融、商貿等現代服務業要素資源進一步聚集;都市功能拓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的工業增加值都增長了11.2%;都市功能拓展區作為高端製造業聚集區,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到了全市的半壁江山。(半月談記者王海徵 何宗渝)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