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季度,重慶經濟增速10.7%,連續第十一個季度領跑全國。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重慶經濟緣何能夠跑得快、耐力足?半月談記者最近深入重慶採訪了解到,這個既沒有突出區位、人才優勢,也沒有明顯資本、技術優勢的地區,經濟之所以能夠持續較快增長,關鍵在於正確把握市場規律,遵循新的發展理念、探尋新的發展路徑,通過集群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一體化發展,持續聚集發展動能、不斷激發經濟活力。
行走在重慶的大街小巷,不時可看見噴塗著熊貓圖案的力帆新能源汽車“盼達用車”穿行在大街小巷。這是力帆集團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服務。
“除了重慶,我們還在杭州、成都、鄭州等地推出了‘盼達用車’,今年將進入北京、天津、廣州、廈門等城市。”重慶力帆集團副董事長陳衛談及未來信心滿滿:“到2020年,‘盼達用車’有望實現3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租賃規模!”
力帆汽車只是重慶汽車産業迅猛發展、産業鏈條不斷延伸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重慶引進培育了以長安為龍頭、10多家整車企業和1000家配套企業的汽車産業集群,形成了超過300萬輛的年産能,全國每8輛汽車就有一輛“重慶製造”,重慶由此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汽車生産基地,新能源汽車和智慧汽車研發製造水準也位居全國前列。
電子資訊産業是重慶的另一大支柱産業,全球每三台筆記型電腦就有一台“重慶製造”,並形成了集合5家品牌企業、6家代工企業和800多家配套企業的産業集群。今年前三季度重慶電腦産量逆勢增長6.7%,手機産量達到2.1億台、同比增長65.1%,液晶顯示屏、液晶顯示模組産量分別增長8.8倍和56.5%……
隨著美國康寧、法國液空、惠科8.5代線等配套延伸項目陸續投産,重慶電子資訊産業將進一步向“芯、屏、器、核”多終端體系延伸。
在渝北區仙桃國際大數據谷,記者看到了與單一産業的工業園區完全不同的景象:近百家電子資訊、物聯網、大數據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於此,形成“硬體與軟體混搭,開發與應用協作”的産業鏈條。預計到2020年這裡將匯集龍頭企業30家、核心企業300家、總部註冊企業100家,實現産值1000億元。
“體量大,還要速度快,就必須在創新驅動上下工夫、在延伸價值鏈中做文章。”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涂興永告訴記者,今年前三季度,重慶汽車和電子資訊兩大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了11.1%、21.7%,繼續扮演著重慶經濟“主引擎”的角色。
創新發展:著力培育新興産業
2014年,重慶按照“技術有前景、市場有需求、重慶有基礎”的原則,把電子核心部件、物聯網、機器人及智慧裝備、新材料、高端交通裝備、新能源及智慧汽車、MDI及化工新材料、頁巖氣、生物醫藥、環保確定為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
重慶市經信委主任郭堅説:“重慶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瞄準産業前沿,從替代進口中找到國內需求。”重慶生産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筆記型電腦,但積體電路、液晶面板等核心部件需要進口,進口替代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去年重慶京東方8.5代線項目投産,重慶生産的液晶面板部分替代了進口。全球晶片製造商有30多家,但生産半導體封裝載板的企業只有3家;今年初我國首個半導體封裝載板生産基地奧斯特重慶工廠投産,意味著重慶在晶片硬體環節贏得先機。
在重慶京東方項目的帶動下,法國液化空氣、住友化學、美國康寧等17家産業上下游“巨頭”落戶兩江新區,打通了精密注塑、精密衝壓、背光源、導光板、偏光片等液晶面板産業鏈條各關鍵環節,一個全新的千億級産業集群呼之欲出。
重慶永川區在兩年多時間裏聚集了固高科技、廣州數控、臺正集團等170多家機器人及智慧裝備企業。這170多家企業中,既不乏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國內龍頭企業,也有細分行業中的“全球單打冠軍”,基本形成了整機、關鍵零部件、系統整合相配套、産業鏈條協同創新發展的“産業生態圈”。
據統計,2015年重慶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超過1660億元,同比增幅超過150%;今年上半年這十大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24.8%,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28.3%;下半年重慶又有一大批新項目投産,全年産值有望繼續快速增長。根據重慶的規劃,到2020年全市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總産值將達到1萬億元。
此外,重慶正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這不僅為製造業提供了物流、金融、貿易等服務,形成強大的配套供給能力,還極大優化了資源配置,降低了企業成本,形成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互為依託、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重慶大學經濟學教授姚樹潔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