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政務紅黑榜

農業保險"四兩"難撥"千斤" 地方財力無力配套

發佈時間: 2016-11-21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孟超

市場需求條塊分割制約保險公司經營

有保險公司反映,農險業務已連續多年虧損,重要原因就是覆蓋規模不夠“吃不飽”。如何通過合理、有序的競爭促進農險健康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安徽監管局財産保險監管處負責人説,保險經辦機構進行適度競爭,有利於促進經辦機構提高服務水準和效率,這已成為共識。但太多也不利,特別是在農險發展初期,達到一定規模才有利於風險分散。黑龍江省某保險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公司農險業務已連續多年虧損,重要原因就是覆蓋規模不夠“吃不飽”。

如何通過合理、有序競爭促進農險健康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廣東一家保險公司有關負責人説,廣東能繁母豬保險基本只有一家公司能做,這是2007年國家開始試點能繁母豬保險時,有關部門專門發文確定的,至今未廢除,其他保險公司很難參與進去。

中國人民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農村保險事業部負責人説,公司從2007年開辦能繁母豬保險,總體經營仍處於虧損狀態,公司目前已採取相應的風險管控措施加以應對,爭取達到盈虧平衡。廣東能繁母豬總量有限,多家保險主體一起參與可能導致無序競爭,更不利於風險控制,會加劇經營虧損,最終把這個市場做砸了,不利於能繁母豬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增強各級財政補貼的針對性

針對當前農業保險領域存在的三大矛盾和挑戰,部分地方幹群建議,針對不同性質農産品增強各級財政補貼的針對性,提高保險公司基層承接能力,在充分論證基礎上引入競爭,促進農業保險有序、健康發展。

一是針對不同農産品屬性區別對待,逐步提高戰略性和地方性農業保險財政補貼層級。部分基層幹部建議,可對農産品進行分類,例如糧食、油料、糖料列入國家戰略農産品類別,保費補貼由國家財政承擔大部分,省級財政承擔小部分,免除市縣政府的財政配套。對大宗作物保險,各級財政都加大補貼力度,做到應保盡保。

進一步完善保費補貼制度。人保財險黑龍江分公司農村保險事業部副總經理沈國良等人介紹,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同時也是財政弱省,省內大部分縣市區屬於“吃飯財政”,沒有能力或無法承擔過多縣級財政保費補貼,這是制約農業保險發展主要瓶頸。為此,他建議提高中央財政保費補貼比例,降低縣(市、區)和農民自付保費承擔比例,以調動縣(市、區)地方政府和廣大農戶投保積極性,放大國家支農惠農政策效應。

二是提高保險公司基層服務體系建設的準入門檻,健全農險市場體系。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安徽監管局有關人士建議,將基層網路體系作為經營農業保險的基礎性條件,引導保險公司加強基層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解決農業保險“最後一公里”服務瓶頸,逐步提高保險公司的內控管理能力,包括人力物力投入。

三是完善基層保險協辦員制度,確保農業保險基層服務體系的完備。一些地方幹部建議,在明確單位農田內保險公司經辦人員數量和承辦能力同時,完善基層協辦員備案制度。並明確資金待遇和責任要求,權責統一,確保遇到災情查勘理賠時,協辦員能夠認真輔助開展保險業務。出現問題嚴厲追責。

四是在充分論證和精算基礎上,推進農業保險市場化競爭。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黑龍江監管局財産保險監管處處長劉銀剛等專家建議,在市場有需求、管理跟得上、風險可防控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引進市場主體,逐步完善市場競爭機制,激發市場活力、提升市場效率。探索在條件成熟的地區進一步深化市場競爭,分險種、分區域引入多家經營主體,使農業保險主體有序競爭健康發展。

五是建立客戶資訊共用機制。一些保險專家建議,結合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和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等相關工作,將農業保險數據、土地確權登記數據以及徵信數據實現資訊共用,發揮相關政策之間的協同效應,從源頭上真正實現承保數據的精細化。

專家認為,實現保險公司與涉農機構共用農戶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資料資訊,健全農村客戶資訊共用平臺,使經辦公司能夠多渠道了解掌握客戶資訊,對投保客戶資訊真實性進行校驗,可減少違規經營行為的發生。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