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説:補貼相差懸殊
“一年房補可達1.5萬元”
“餐補一頓10元吃不了一碗麵”
“上班快10年了,餐補還是一頓10元,CPI不斷攀高,之前可以吃飽,現在連一碗麵條都吃不了。”“沒有餐補的人飄過……”近日,一則關於餐補的微網志在網上引起熱議。
記者採訪發現,大多數私企員工表示從沒享受過餐補福利,而一些機關事業單位、國企或大企業的餐補福利,最多的1個月將近千元。
“我們公司沒有餐補,也沒有餐廳,由於周邊餐館少,吃飯很貴,就算叫外賣至少一頓午餐也得20元。”在北京東三環一傢俬企工作的小趙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寫字樓裏小公司很多,吃飯要麼是叫外賣,要麼是到樓下的“711”買便餐,去餐館的話不僅貴還得排隊。
但在一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小劉就比較幸運,單位食堂很大,而且免費,基本上是兩葷一素,還有牛奶水果等。而在北京一家國企工作的小褚則告訴記者,他們單位有食堂可以免費就餐,但如果去外面吃的話,有30元的午餐補助。
張恒順告訴記者,補貼是為保證職工實際生活水準不下降而由國家或單位根據一定的標準,發給職工的補助性收入。除了工作餐補貼之外,還有住房補貼、上下班交通補貼、供暖補貼等,而這也是影響職工收入的一項內容。
記者瀏覽58同城、趕集網等網站發現,不少公司為了吸引員工,在招聘時都會明確表示提供各種補貼,有的公司每月的交通補貼甚至高達2500元。在房補方面,主要有兩家網際網路公司比較“大手筆”。在某大型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只要是社會工齡小于或等於3年,並且未領取過“安居計劃”購房無息貸款的正式員工,就可以享受租房補貼。北上廣深的員工每年可以領取1.5萬元,其他城市的員工每年可領取7500元,每人最長可以領取3年。而另一家知名網路媒體企業今年的房補漲至每月1500元,這讓沒有房補的其他企業的職工“心生恨意”。
在供暖補貼方面,記者採訪發現,一些國企或大型企業都會根據有關規定給職工報銷取暖費,但一些中小私營企業,發不發補貼則是老闆説了算。而光這一項補貼,差距就可達千元以上。
單位不發津貼和補貼,該怎麼辦?
勞動法律專家表示,津貼、補貼屬於工資的組成部分,如果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因津貼、補貼發放産生的爭議屬於勞動爭議,職工可以向工會組織反映情況,也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還可直接申請勞動仲裁。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沈斌倜告訴記者,津貼發放具有強制性,用人單位應發而不發屬於違法行為,但職工如要求用人單位支付應享受的津貼,需要保存符合享受津貼條件的證據。而補貼則沒有強制性,職工無權要求用人單位發放。但是,如果用人單位之前有規章制度規定發放補貼並已實際履行的,就不能隨意停止發放。
上海市律師協會勞動法業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唐毅表示,雖然法律並無強制規定用人單位需要發放補貼,但是如今職工生活成本大幅提升,用人單位發放具有競爭力的補貼,既體現了對職工的關懷也是吸引人才的好方法。(記者楊召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