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
沒分數如何知道孩子成績好壞?
羊城晚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近七成上海家長對小學全面實行“等第制”評價持開放樂觀態度。陳女士的女兒“月月”就讀于上海市靜安區西康路第三小學三年級,她向記者表示:“我贊成這種做法。光用分數來衡量孩子學習的優劣並不全面,過分強調分數反而會讓他們背負壓力。我認為學習成績好壞應該是一系列綜合評價體系,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實際解決問題等能力。”
然而,也有部分家長為小學全面推行“等第制”評價而擔憂。據介紹,此前,上海不少家長曾表示一、二年級“等第制”與小學高年級銜接不暢,因此在小學低年級特意給孩子課外“加點量”。孫女士向記者透露,她的兒子“昊昊”今年在浦東新區某小學讀二年級,這學期開學以來,學校的大小考試以“品質監測”來代替,但原有的考試模式及測試頻率依舊保留,測驗每月一次,考試一學期兩次。在她看來,這樣的保留很有必要。“不是説把考試、作業都取消了,負擔就能減下來,適當的考試依舊有意義。再説了,小學高年級就要為‘小升初’做準備了,打分是好的,能更直觀地反映孩子的成績,孩子也會有緊迫感。”
教師
能“減負”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
對於家長的疑惑及擔憂,上海黃浦區北京東路小學校長王燕萍認為,以“等第制”代替百分制能夠做到“減負”、“監測”兩不誤。據介紹,該市北京東路小學設計開發了一套以卡通式的“雷達”及“波形”作為展示圖樣的評價體系。其中,“雷達圖”的評價科目涵蓋所有基礎型學科,學生根據各科的成績等第,由“雷達圖”的中心點向外圈依次填色,“優”即填滿五圈,“良”為四圈,以此類推。“雷達圖”的內核面積越大,説明學生的綜合素質越高。“波形圖”將傳統鑒定式的分數或者等第,化為兩條直觀的曲線,黑色曲線是班級平均發展走勢,紅色曲線是學生個人發展走勢。橫向上,能看清學生三門學科的學業發展走勢;縱向上,學生能看到本人與班級平均水準間的差距。
談及傳統百分制的局限,上海市一位小學數學特級教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小學低年級的期中、期末考試大多是基礎題,試題相對簡單,很多班級平均分達90多分。所以,取得96分卻排名倒數的例子很多。對此,部分家長會先入為主認為孩子學習不好,甚至會對孩子進行責罵,為了‘進步’到100分,孩子要付出自己大部分玩耍、休息的時間,而忽視了綜合素質的提升。這種應試教育的做法有時得不償失。”
上海市教委基教處調研員朱蕾表示,不同於以往以單次考試論學習成果的做法,“等第制”評價將貫穿日常教學過程,綜合評判學生學習興趣是不是濃厚、學習習慣是不是良好,幫助老師和家長清晰地看到孩子的長處、潛能以及不足。
專家
等第制與百分制孰優孰劣不能一概而論
上海市小學全面淡化以分數論英雄的新做法連日來引起熱議。上海靜安區教育學院科研室主任王俊山表示,“等第制”與百分制是學生成績的兩種記分方式,兩者各有特點,孰優孰劣,不能一概而論。他認為,“等第制”評價的相對模糊性有利於緩解分數帶來的壓力,同時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前學生負擔呈現考試學科重、非考試學科輕的現象,教學中的重智輕德、重智輕情普遍存在。儘管這與多種因素有關,但評價的不一致性是一個原因。語文、數學、英語採取百分制評價,這使得學生和家長一開始就被捲入‘重分數輕做人、重成績輕發展’的漩渦之中。採取‘等第制’有利於淡化學科的主副、大小之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不過,王俊山指出,此前“等第制”評價在部分省市實施過程中,曾遭遇先批分數再轉化為等第,或根據對錯率來劃定等第的情況,其依據並不統一,也不盡合理。“如何科學、簡潔地進行操作是小學實施‘等第制’評價的關鍵與難點。”此外,“等第制”評價帶來的模糊性等問題也會引起家長的憂慮,一些教師也會擔心教學品質下滑。“‘等第制’評價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尤其是對於已經習慣了百分制的教師而言,要接受並落實多少有點難度。因此,相關部門應通過研究提出指導性意見,以減少盲目性、增強科學性。”(記者 李斯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