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各地聲音

上海小學全面推"等第制" 評價以ABCD取代百分制

發佈時間: 2016-08-29 | 來源: 羊城晚報 | 作者: 羊城 | 責任編輯: 孟超

  製圖:李煥菲

以後,成績單不再只有冰冷的數字,而能夠全方位展示孩子的學習成果。上海市教委25日發佈了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基於課程標準的評價指南,同時宣佈9月起將全面推行小學“等第制”評價,淡化具體分數。這意味著,從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上海所有小學生將收到各學科分項A、B、C、D或“優秀”、“良好”、“合格”、“需努力”的等第制評價和評語。這一新規不僅從小學低年段向中高年段延伸,還從語、數、外學科擴展至所有學科。用“等第”替代“分數”的現實意義有多大?有了等第制,學生學業負擔是否就能減輕?相對模糊的評價是否能讓學生和家長信得過?

更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習慣

據介紹,上海小學中高年級“等第制”評價強調以課程標準為基本依據,各學科“等第制”評價從“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成果”三個維度展開。其中,語文學科的評價內容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表達”三個方面;數學學科的評價內容包括“數與運算”、“方程與代數”、“圖形與幾何”、“數據整理與概率統計”四個方面;英語學科的評價內容包括“語音”、“詞彙”、“詞法”、“句法”、“語篇”五個方面。

紙筆測驗、百分制評價一直是我國對學生採用的傳統評價方式。隨著教育綜合改革的深入,教學評價改革成為“硬骨頭”。據了解,上海從2013年起,在小學一、二年級實行基於課程標準的“等第制”評價,其主要特徵是不進行書面考試、不用分數評價、不排名等。數據顯示,“等第制”評價與學生學習狀態呈顯著正相關。

上海市教委教學研究室副主任譚軼斌表示,上海市小學“等第制”評價特點鮮明:一是以中小學各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體現不同年級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二是從“重分數”轉向“重素養”,關注學業水準的同時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良好習慣的養成;三是強調寓評價于教學過程中,注重“學評一體”;四是以“分項評價”“等第+評語”的方式發揮評價對學生學習的診斷和改進作用。

如達標準全班都可以是優

據了解,“等第制”採用的是標準參照而不是常模參照,即只要學生達到標準即可獲得相應等第。上海金山區教育局局長顧宏偉介紹,“等第制”不再把孩子放在班級中進行比較和排名,如果學生們都能達到課程標準,那可以全是優秀。譚軼斌稱:“‘等第制’評價不是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也不是簡單地把紙筆測試成績折算成等第。”

在金山區海棠小學,二年級學生“雯雯”向羊城晚報記者展示了“數學學科基礎素養評估報告單”,在“知識技能”維度下的“計算掌握”和“概念理解”指標上,她未能拿到A,但在“綜合實踐”與“興趣習慣”維度下包括“數學表達”、“解決問題”以及“團隊合作”在內的多項評估上,她的表現均為A。若單論學習成績,“雯雯”在班上處於中等水準,但她拿到了9個A,老師更看重她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思維。

顧宏偉表示,最終呈現在教師、家長以及學生面前的是一組等第,而不是分數。老師和家長也不再像過去那樣計較名次和得分。“過去一張試卷,考分高的不見得學習能力更強。現在依據標準細分出十余項指標進行ABCD評估,看似模糊,實則精確。”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