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學有禮 新聞詳情
青山啟示錄:“普通”鄉村,亦有大未來
發佈時間 | 2023-12-04 14:45:11    

   鄉村振興號角聲聲,“千萬工程”久久為功,之江大地上誕生了一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當我們走進它們,發現大多數鄉村是“普通”的——特色資源和比較優勢並不突出。

  我們好奇:它們是如何找到發展突破口?如何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平衡?它們對未來有怎樣的謀劃?

  我們探尋,逐步把視線聚焦到了杭州市余杭區黃湖鎮青山村。這本是杭州西北部一個極其普通的山村,和很多鄉村一樣面臨空心化、産業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周邊地區的變化日新月異,這裡的時光卻仿佛停滯,被外界評為“真得像一座青山那樣巋然不動”。

  然而,從2015年進行水源保護開始,青山村逐漸走出一條以自然保護、生態旅遊度假和文創傳統手工藝為支柱的鄉村振興道路,並輻射帶動周邊。今年1-10月,黃湖鎮財政總收入首破億元大關,增速排名余杭前列。黃湖鎮相關負責人在近日的一場招商推介會上感慨道:“春風起于青山之間而拂向大溪兩岸,未來鄉村已經撬動起了全域發展。”

  如今的青山村,是浙江省“未來鄉村”先行地,也是浙報集團杭州地區首個共富觀察點。透過它,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

  抓住那個小小的機遇

  與周邊鄉村相比,青山村的優勢並不突出,反而顯得有些平平無奇。

  論文化旅遊,徑山村被譽為“禪茶第一村”,擁有1000多年的深厚茶文化底蘊;荀山、杜城等村落毗鄰良渚古城遺址,能享受到申遺成功帶來的巨大機遇。論産業發展,黃湖鎮的工業園區主要分佈在鄰村清波等地……青山村唯一亮點,似乎只有青山。

  但是,就連青山也曾暗藏隱憂。村落附近有龍塢水庫提供飲用水,水庫上游2600畝的匯水區內一度種植1600畝毛竹林。20世紀80年代起,隨著毛竹加工業的發展,村民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劑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造成了水庫污染,威脅到飲用水安全。

  青山村,為何沒有陷入向下的螺旋?

  回首這段歷程,一滴水的故事被廣為傳播。2014年,中國首個鄉村水源地保護項目想尋找一塊區域試點小流域治理,卻屢遭碰壁——鮮為人知的民間公益力量,被不少人誤認為是騙子。

  只有青山村,不想錯過任何一個機遇,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相信了。最終,項目方與青山村一拍即合。2015年,環保志願者張海江在村幹部的帶領下逐家走訪,以高於村民種植竹子收益的價格,把水庫周邊500畝林地使用權從43戶村民手中流轉過來,讓植物自然生長,以達到生態涵養、凈化水源的效果。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多方的努力下,青山村水質在3年左右從原先的Ⅲ、Ⅳ類水質提升到國家Ⅰ類水質標準。

  好風景帶來好前景。從水源保護開始,青山村在把握機遇中續寫生態保護篇章。關注公益可持續、藝術設計、傳統手工藝的個人和團隊陸續被這裡的青山綠水吸引,落地於此成為新村民。

  2018年,設計師張雷等人把村中廢棄的禮堂改造成融設計圖書館,每年都會邀請不少來自國內外的設計師進行駐地計劃,設計師就租住在附近的村民家裏,為村民帶來了額外的租金收入。此外,融設計圖書館不僅幫助村民升級和銷售農産品,也會聘請當地村民參與他們的項目,編織、刺繡、做木工等等。目前,已有200 多位村民加入。

  思路決定出路。嘗到開放甜頭的青山村,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招引新型業態入駐,先後落地青山自然學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西湖綢傘等項目,簽約樹橋頭藝術村落、都喜泰麗酒店等合作,帶動文旅事業蓬勃發展。數據顯示:這個常住人口不足3000人的村落,年吸引人流量高達40000人次;遊客的到來又促使村民開辦各類民宿農家樂項目,實現每人平均年增收30000余元。

  事實證明,新的發展階段,新的歷史時期,鄉村振興絕不是被動地等待工業的反哺、城市的帶動。鄉村本身有它獨特且越來越彌足珍貴的價值,抓住機遇去發掘這些價值、展現這些價值、豐富這些價值,鄉村未來同樣大有可為。

  以人為核心構建新機制

  隨著鄉村的轉型和經濟的持續發展,難免會出現許多新問題。

  人的問題,是所有問題中最根本的問題。涌入鄉村的新村民來自城市,大多是年輕人,而留守鄉村的老村民,以老年人為主,彼此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都存在很大差異。在新老兩種村民相互融合、相互碰撞的過程中,青山村如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以人為核心,注重政府的邊界感,是黃湖鎮的秘訣。青山村水源保護之初,政府更多是起到協調農戶竹林流轉的作用,並沒有過多干涉。當項目走上正軌後,政府才更多地介入,在修路等基礎建設上投入資金,並引導成立了一個重要組織——青山同心薈。

  青山同心薈是杭州首個村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分會,集結了村裏的傳統材料設計師、漫畫家、手工藝者等新村民。青山同心薈副會長鄭煜介紹,每兩個月,青山同心薈會與青山村委會都會召開一次基層民主協商議事會,“新老村民”就公共性事務開展討論。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自來水收費。以往,龍塢水庫雖然水質差,但一直是青山村村民的免費飲水點。水源保護取得成效後,余杭水務公司在村裏舖設自來水管網,同時按照相應標準收取水費。“於是,部分老村民在各種場合表達自己的不滿,最後逐步演變為對新村民的指責。新村民覺得自身貢獻和村民身份並沒有得到老村民的認同,一氣之下甚至解散了原先保持溝通的微信群。”

  基層民主協商議事會,成為解決這一衝突的關鍵。青山“同心薈”代表與黃湖鎮人大代表、青山村委代表、余杭水務集團代表等多方協商後,終於拿出了解決方案:採用階梯水價,每戶每人提供2噸免費水,並對民宿、農家樂、貧困戶進行優惠;水質渾濁有技術原因,水務集團會免費到府服務。

  關注新村民的同時,老村民也被照顧到。鄭煜説,青山同心薈經常組織活動,如極有代表性的青山talk。通過村民的意見和發言,連接老村民和年輕人,從而形成新的村規民約。

  比如,青山村成為旅遊村後,噪聲問題成了老村民與新村民、遊客的矛盾之一。“老村民覺得晚上太吵,新村民又不適應。”為此,青山同心薈積極地同老村民溝通,最終定下了新“村規”,約定作息時間,如今噪聲問題已經得到妥善解決。

  宜人美景固然是鄉村擁有的天然資本,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支援,也是留住人才的不二法寶。黃湖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青山村創新建立以駐村貢獻度為依據的人才積分評價體系,配套制定“未來鄉村”人才服務保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未來鄉村”人才提供村記憶體量房屋租賃減免、使用村內閒置宅基地以及允許參照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受部分權益等。

  眼下,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到嶄新的鄉村生活,青山村還將原龍塢泉水廠改建為龍塢裏社區,開展青山夥伴共住計劃,給短期訪客和尋找居所的新村民提供了一個居住空間。

  鄉村不應“復刻城市化”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各地的鄉村建設在快速推進,但也隨之暴露出不少問題。原本各具特色的鄉土村落被同質的城鎮化所代替,讓人不免産生千村一面的感慨。

  鄉村振興,難道只有“復刻城市化”這一條道路可以走嗎?

  以“普通村落”為起點,最終定位打造“國際藝術村落”的青山村,用生動實踐告訴我們:成功路徑千條萬條。鄉村只要立足原風貌、原生態,做好傳統與現代的銜接,古典與時尚的互融,傳承與創新的契合,就會衍生無限可能。

  2019年10月,青山村被余杭區政府正式確定為“未來鄉村實驗區”,肩負起探索鄉村更多可能性的重任。

  現在,邁入文藝氣息十足的青山村,給人的第一印像是融于自然、面向未來——

  訪客中心的外立面是用竹子包裹起來的,融合了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融設計圖書館是由原本破舊的村禮堂翻新重建的,館中有用宣紙糊成的“飄”紙椅、用百家布做成的“鞍”、用白銅絲編織的佛像……

  作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萬向信託和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聯合發起並捐贈支援建立的自然教育基地所在地,青山自然學校整個校園更是只有兩棟建築,且全部由夯土、建築垃圾壓碎製成的磚塊建成,墻的內外都保留了夯土本來的土黃色,配上屋頂中式傳統的小青瓦,顯得古樸而富有詩意。

  這段時間,來自德國的新村民Nicole正在這裡教村民們一起製作堆肥。在她的指導下,大家熟練地把秸稈等廢棄物碾碎後進行分層堆肥,“這樣既提高了農作物的品質和産量,也做到了綠色環保。”

  由青山自然學校與黃湖鎮聯合推廣的“自然好鄰居”計劃,同步生根發芽。這是一個青山村村內商業反哺公益的計劃,已吸引73位村民加入,為來訪者提供綠色農家飯和特色民宿等服務。依託該計劃,青山村去年一年導流數額訂單就超過80萬元,每筆訂單會將5%——10%的收益拿來反哺水源保護計劃。

  青山村的成長,努力保持貼近自然的狀態。為此,村裏建立了一個特許經營機制用以保障。黃湖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山村的企業入駐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鎮村通過未來鄉村産業評審會去評判某一項目是否適合在青山村落地,落地企業會將其村落貢獻以指標形式寫入租賃合同中。

  值得一提的是,村中還設有專門的藝術顧問和環境顧問。環境顧問在外來項目想要入駐村莊的時候對其進行評估,持有一票否決權制;藝術顧問在公共場所建造之前,從藝術角度進行指導和糾正,促進青山村在生態迴圈和藝術設計方面全面發展。

  眼下,青山村“國際藝術村落”的夢想愈發照進現實。山腳下、龍塢岸邊、竹林深處,已經留下不少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和設計師的作品,讓這裡成為文藝青年熱衷的打卡點。今年夏季,青山村承辦的“阿裏設計賦能鄉村·在青山群響藝術季”活動,邀請160余位來自國內外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呈現了100余個藝術項目,綜合文旅收入達1200萬元。

  藝術氣息的發散,正在帶動全域朝向更高維度發展。現在的黃湖鎮,既有放眼望去滿眼青翠的生態圖景,也有國際范交融鄉土味的藝術村落,更有日新月異欣欣向榮的大溪兩岸。

  前不久,黃湖鎮還發佈《大溪理想圖》,描繪了一幅“人間青山 煙火黃湖”的未來圖景——

  郊野、老街和新區,被黃湖大溪一分為三。通過防汛梯田、生態堤岸、觀展堤岸等方式,黃湖鎮重塑原有硬堤,設置親水遊步道,打破水岸間生硬的隔斷,形成柔性的過渡空間。岸邊還有一個水上樂船,可以衍生打造各種活動場景。每當夜幕降臨,船隻就如同一盞河燈漂浮水面,在夜色裏格外動人。

  青山村的未來會在哪?下一個青山村會在哪?當一個鄉村觀念新、定位準,自覺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戰略高度謀劃發展,時間將給出最好的答案。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通訊員 胡金 姚玲玲 記者 唐駿垚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