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學有禮 新聞詳情
溝通傳統與現代 連結鄉村和世界 潞村探路鄉村振興新路徑
發佈時間 | 2023-10-30 15:48:13    

   “俗話説‘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鄉村旅遊的發展條件中,資源是根本性的基礎條件之一……”10月第二個星期三晚8時,中山大學人文地理博士徐文雄準時出現在鄉旅學堂的線上直播間,這堂以“鄉村休閒旅遊資源調查與開發”為主題的課程,吸引了6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鄉村建設者線上觀看。50分鐘的直播中,人們在討論區不斷交流鄉村經營的經驗。

       鄉村1.jpg

  潞村風貌。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鄉旅學堂是一個系統化、國際化的世界鄉村旅遊教育培訓學校,坐落于湖州吳興區潞村。這個浙北小村,既是世界鄉村旅遊大會永久會址,也是世界鄉村旅遊小鎮的核心板塊。這裡的錢山漾遺址發現了距今4000多年的綢片,收穫“世界絲綢之源”的美譽。“十一”長假期間,村裏的一場“古風漢服節”,就吸引遊客2.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462.5萬元。

  不久前,全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現場推進會在杭州召開。20年間,“千萬工程”持續深化,引領浙江農村實現從“臟亂差”到“強富美”的精彩蝶變,成了老百姓的幸福工程。隨著“千萬工程”的縱深推進,新時代的浙江鄉村,如何進一步打開村門,連結世界大門,實現共同富裕?近日,記者走進潞村,在這裡看到了一條活化傳統文化資源、搭建全國鄉旅交流平臺,進而融入全球化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

  一個活化的古村

  以新業態傳播經典

  行走潞村,繞不開一灣碧水。白墻黛瓦間,一條潞溪自西向東穿村而過,淙淙流水串聯起騰蛟、起鳳、化龍、天保四座宋代古橋。“有水才有路。”一生枕水而居的85歲村民王玉梅告訴記者,這是潞村村名的由來。

  王玉梅的家,就在起鳳橋畔,“以前這裡熱鬧得很,每個河埠頭就是一個商貿碼頭。”水流匯聚八方通達,帶來文化交融和貿易的繁盛,集市上能買到太湖的蘿蔔、杭州塘棲的荸薺,更有外地客商來此收購蠶繭、絲綢等特産。商船出潞溪順著水路通達四方,讓潞村成了交流互通的集散地。王玉梅也在自家開起一間豬頭肉麵館,生意很紅火。

  而隨著水路交通的淡出,街市逐漸冷清,潞村曾一度沉寂,村裏的文化底蘊與資源如何再度復興?

  2020年,潞村完成了古村落風貌整體改造工程。搬回修葺一新的老宅,王玉梅發現,店裏的食客群體變了。“熱鬧回來了,但原來趕集、做買賣的人,都變成了城裏遊客。”吸引他們的,是“千萬工程”改造提升後乾淨清麗的村莊風貌,是老底子的江南水鄉韻味。來往人群的變遷,回應了鄉村發展的困惑,看到機遇的潞村明確了目標:打造農文旅融合的特色鄉村旅遊目的地,讓千年古村落煥發出新活力。

  如同曾經以水為路的歷史,當下,潞村再次扮演起了一個溝通交流者的角色——活化鄉村,讓厚重的傳統文化以輕盈的現代表達對外傳播;勾連古今,給遙遠的歷史換上一副更易“讀懂”的新面孔。

  走進展示潞村歷史變遷的雙源館,一片拇指肚大小的黑色絹片前圍滿遊客。這塊絲織品將人類最早的家蠶養殖和絲織技藝,上推至4700年前左右的良渚文化時期。這背後是湖州先民的農耕智慧,他們培育的特色蠶種“蓮心種”,每顆可産出1.5公里的絲,可挂八枚銅錢而不斷。

  如今,同一顆蠶繭,在村中的三聯書店“書山有潞”店中,則化身為“桑蠶的一生”文創課原料。在研學導師指導下,遊客們或抽絲剝繭,纏繞成細密的蠶絲扇面,或裝飾亮片珠串,製成獨一無二的蠶繭耳釘和項鍊。去年10月,“書山有潞”成為全國首家開在村裏的三聯書店,至今,已舉辦了讀書沙龍、古琴雅集、手作工坊等超百場活動。“我們在傳統書店的基礎上做了‘書店+’模式,集納了閱讀、休閒、美食、研學等功能,以滿足遊客多元的文化需求。”書店負責人張玉説。

       鄉村2.jpg

  市民在湖州市吳興區八里店鎮潞村三聯書店內閱讀。拍友 何偉衛 攝

  村中的另一處網紅打卡地——典籍裏的中國陳列館,則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讓厚重的典籍史冊“活”了過來。去年11月,經央視授權的經典IP《典籍裏的中國》線下體驗館落地潞村。走進前廳院落,以銅片書頁打造的藝術裝置直伸向天空,涵蓋了第一季節目中的典籍。隨著播放節目原片的LED屏緩緩打開,遊客們可沿著腳下的“時空隧道”,在典籍光影幕墻中漫遊,以“時空旅行者”和“現代讀書人”的雙重視角與先賢相遇。

  現代科技讓靜態的文本與觀看者産生強交互,站在螢幕前動動手指就能體驗漢服AR換裝,點擊螢幕長卷上的古代先賢,就能進行互動“對話”、即時答題。“月月有典”主題研學常態化開展,在10月的《詩經》篇研學活動中,來自湖州師範學院人文學院的蔣瑞博士,帶領20組親子家庭品讀《詩經》,利用多媒體書桌參與知識競答。孩子們得以在互動中體驗文化,在娛樂中學習知識。

  “我們希望以新業態傳播舊經典,用新場景包裝傳統文化,用新消費營造年輕人青睞的水墨江南。”吳興區八里店鎮黨委書記姚連華介紹,潞村正用湖州特色的絲瓷筆茶為主體,拉動“研學經濟”,以古風夜市為主體,拉動“月光經濟”,已引進多種業態,包括餐飲、民宿、研學、文創、茶飲等商企共計35家。

  一個“雲”上的新村

  打造全國鄉旅交流平臺

  最近,“湖州有套明代‘小紅書’”的消息在網上不脛而走。慎蒙的《天下名山諸勝一覽記》、慎懋賞的《四夷廣記》和慎懋官的《華夷花木鳥獸珍玩考》,三本書由居住在潞村的慎氏家族所著,均收藏在雙源館展廳中,成了遊客必到的打卡點。“類比現代的‘小紅書’,它們就像古代的中國鄉村旅遊指南、世界旅遊指南和購物消費指南。”在浙江鄉村旅遊研究院院長干永福看來,三本書共同構建起了“明代世界鄉村旅遊元宇宙”。

  4年前,吳興世界鄉村旅遊小鎮被評為浙江省特色小鎮,潞村正位於小鎮的核心板塊,這讓潞村在自我完善的同時,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基於本地鄉村旅遊的運營經驗,潞村也想通過打造世界鄉村旅遊小鎮,為全國鄉村旅遊提供一個交流互鑒的平臺,續寫新時代的中國鄉村旅遊“小紅書”。

  走進潞村的世界鄉村旅遊學堂,佈告欄上張貼著第四季度的課程表。從“鄉村菜品的研究與實踐”,到“數字文化産業助推鄉村振興”,再到當下熱度最高的“未來鄉村建設”,授課主題遍及鄉村旅遊的方方面面。每個月雙週的星期三,各地名師都會準時在直播間上線,其中不乏安吉魯家村黨委書記朱仁斌這樣的一線“大咖”。

  “鄉村振興要有帶頭人,我們希望借助網路力量,將鄉村運營的先進經驗輸送到各地,構建一種‘雲’上的鄉旅人才培養模式,帶動更多鄉村實現共同富裕。”幹永福兼任鄉旅學堂校長,這座學堂由世界鄉村旅遊理事會、亞太鄉村旅遊聯盟、亞太旅遊協會、浙江鄉村旅遊研究院和八里店鎮人民政府共同主辦,2020年來,線上下研學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直播公益課,截至今年9月,直播課程已突破100講,共有300萬人次收聽收看。

  一條網線不僅讓人才集聚,還將一些此前少為人知的“寶藏鄉村”推向了大眾視野。“家人們,來天津旅遊,可千萬不能錯過我們的天津後花園。”10月18日,在名為“鄉村之光”的抖音直播間,主播熱情地向觀眾推介天津薊州,從盤山、梨木臺等山水景區,到磨盤柿、黃花山核桃等特色美食,引得不少外地遊客互動提問,同時線上觀看人數達到7000多人次。

  今年5月,這個鄉旅學堂運營的直播間正式上線,全國有需求的鄉村都可提供宣傳素材,由專業主播免費“帶貨”。“直播為我們引來不少流量,也讓我們看到了鄉村文旅品牌打造的重要性。”天津市薊州區文旅局工作人員劉雄説,直播結束後他受邀加入了鄉旅學堂微信群,200多名來自全國的鄉旅行業從業者在群中探討困惑、分享經驗、共用資源,讓他看到了鄉村旅遊的更多可能。

        鄉村3.jpg

  鄉旅學堂國際班會員在潞村雙源館參觀。共用聯盟·吳興 王赫 攝

  如果説鄉旅學堂的建設是將經驗對外輻射,那麼落地潞村的世界鄉村旅遊資訊數據中心,則更多起到了資訊集納、分析決策的作用。今年7月11日,這個“智慧大腦”在潞村掛牌,全國401個鄉村旅遊監測點,需定期將數據匯總至此,再由專業人員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多維度的指數。

  目前,中心已撰寫了64份監測報告,成為各級政府和企業鄉村謀劃鄉村旅遊的決策依據。在最新一期發佈的《2023年三季度全國鄉村旅遊監測動態》中,報告結論顯示,全國鄉村旅遊發展恢復快速有序,鄉村旅遊項目數量和品質已明顯提升。報告建議,下一步,政府和開發商應加大生態環境方面投入,挖掘鄉村特色,精細化運營,為用戶提供獨特的鄉村旅遊産品。

  一個世界的鄉村

  與國際鄉建理念同頻對話

  在剛剛過去的10月19日,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公佈了2023年“最佳旅遊鄉村”名單,浙江下姜村與陜西朱家灣村、江西篁嶺村、甘肅扎尕那村入選。這是繼安吉余村之後,浙江第二個獲評世界“最佳旅遊鄉村”的村莊。至此,中國入選總數達到8個,位列世界第一。消息傳來,潞村人備受鼓舞。“這也是我們要衝擊的目標。”

  頭頂世界鄉村旅遊小鎮的稱號,潞村也在嘗試打開村門,與世界連結,國際化元素在村中越來越顯見。採訪期間,恰逢發展中國家民生減貧能力建設研修班來村考察,來自亞塞拜然、賴索托、尼日利亞等10個國家的40多位政府官員及相關機構負責人,跟隨鄉旅學堂走進湖州安吉、長興等地的鄉村。“他們對村中的數字化設備很感興趣,不少人會仔細詢問數據監測平臺的運營機制。”負責帶隊的導師邢冬怡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潞村已舉辦了3場涉外研修班,主題涵蓋文化創意、生態旅遊等,19個國家的80余名學員在這裡沉浸式體驗江南水鄉生活,學習浙江的鄉村振興經驗。

  乘巡回巴士前往小鎮配套的國際度假板塊,外形酷似蠶繭的世界鄉村旅遊大會永久會址,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世界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論壇。今年7月,圍繞“美好鄉村,美好生活”的主題,來自世界各國的亞太旅遊協會會員、國內外鄉村旅遊專家學者和從業者等1600多位嘉賓相聚於此,線上線下暢所欲言。“在我們展望復蘇之際,必須團結一致,使旅遊業繼續發揮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亞太旅遊協會主席彼得·西蒙在會上表示,談論旅遊産業的恢復和增長,至關重要的,是讓所有人都能廣泛而公平地享受到其帶來的好處。

      鄉村4.jpg

  潞村手工藝人給前來研學的小朋友介紹陶瓷拉坯技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潞村也想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自己的紐帶作用。今年8月,整合世界鄉村小鎮資源,潞村發起成立了一個世界鄉村旅遊交流互動與産業發展平臺,眼下,平臺已吸引231名會員,囊括了中國、亞太、歐洲、美洲、非洲五個大區,其中67名國際會員遍佈59個國家。“我們希望能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鄉村振興、全球減貧事業、人類命運共同體和鄉村旅遊可持續高品質發展。”中國大區主席章均賽介紹,會員將共同參與潞村舉辦的世界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大會,每季度還會線上上開展專項業務和學術互動交流。

  在今年9月的第三季度平臺會員互動會上,針對議題“後疫情時代如何尋求消費市場的新突破”,各大區展開了“頭腦風暴”。亞太大區主席馬利奧·哈迪提出“可持續發展鄉村旅遊”的新理念。“我們不僅僅是遊覽,更應以尊重和保護大自然微妙平衡的方式去遊覽。”斯里蘭卡出口發展委員會前主席羅漢莎·阿蘇科拉則提醒,希望“全球每個旅遊機構都開展‘承載能力’的研究,不要讓‘過度旅遊’對鄉村社區産生負面影響,以確保旅遊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踐行‘負責任的旅遊’。”

  不同的語言跨越山海匯聚於世界鄉村旅遊小鎮,讓這個浙北小村,逐漸成為一個世界的鄉村。

  “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汲取新理念,與世界同頻對話的過程。”吳興區委書記趙如浪表示,潞村在“千萬工程”指引下,以鄉村文旅為牽引,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助力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徑,為鄉村差異化打造、特質化發展提供了一個示範。後續,當地會以國際化為目標,在鄉村服務標準化,村民觀念與素養提升做更多探索。

  按照計劃,未來三年,世界鄉村旅遊大會或將在潞村召開,這個千年古村與世界的故事,未完待續。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肖淙文 王藝潼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