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樂有禮 新聞詳情
“文化中國行”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浙江古鎮:走進舊時光 遇見新故事
發佈時間 | 2024-04-26 16:02:40    

   4月24日,“文化中國行”集中採訪活動先後走進崇仁古鎮、松陽明清古街、安昌古鎮等地。

  崇尚仁義,遂名崇仁。
  地處嵊州市西北部的崇仁古鎮,始建於唐朝,距今已有1300年曆史。古鎮以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歷史遺跡類型豐富、保存完整著稱,明、清、民國發展脈絡清晰,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單體建築30處,2014年被公佈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悠然漫步于古鎮狹長的巷道,兩側是佈滿歲月痕跡的灰白墻面。鵝卵石鋪就的小道,一場春雨過後,稀稀疏疏的苔蘚漸次探出抹抹綠意。有居民騎著自行車穿過,“叮鈴鈴”的鈴聲在巷子裏久久回蕩。
  古鎮是安靜的,更是緩慢的。街巷口,雜貨舖依然是三十年前的模樣。三三兩兩的長者,或在古樹下、門洞裏對弈、品茶,或緩步于石橋上、街巷間,時光也仿佛隨著他們的步子慢了下來。
  漸漸地,悠長婉轉的唱腔由遠及近。那是當地居民在玉山公祠表演越劇。
  推開玉山公祠的大門,仿佛推開了時光之門。玉山公祠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木雕、磚雕、石雕等依然保存完好,無聲訴説著老手藝人的精湛工藝。
  繞過照墻、天井,戲臺上,越劇演員在演繹著人們熟悉的曲目;台下,附近居民聚精會神欣賞著。這些都是此間居民自發組織的演出。而到週末,這裡更是熱鬧非凡。越劇的唱詞是當地居民人人能説、人人聽得懂的方言,鄉音無改,正如時光的節奏從未變換。
  W020240425261685418949.jpg
  玉山公祠內的古戲臺上,村民們正在表演越劇《孟麗君》。 記者 董旭明 攝
  非遺和古鎮同生。除了越劇,當地還有紫砂等技藝傳承。嵊州紫砂工藝傳承人錢小英和紫砂打了大半輩子交道,如今,接力棒傳到了兒子金豐手裏。“走捷徑的東西是沒有靈魂的,要一點一滴地做。”金豐説,從小耳濡目染,喜歡上了紫砂技藝,如今,自己也已經做了十幾年的紫砂,他要繼續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崇仁古鎮保存基本完整的宗祠、民居、店舖等建築有150余處。如何保護好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産?嵊州市文保中心主任王鑫君告訴記者,近年來,當地文保部門對古建築進行了頂瓦修補、墻體加固、內面改造,同時,對外立面和古道進行修復。針對很多老房子都是木質結構,當地還精心完善消防管網,進行居民廚房改造等。“古鎮要儘量保持原生態,開發利用要有度,不能本末倒置。”王鑫君説。
  讓人和建築融為一體,文物方能真正“活”起來。在崇仁,老底子從來不是被塵封的展陳,也不僅僅是被觀賞的風景,而是人們的棲息之所、生活所繫,更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用行、柴米油鹽。作為崇仁古鎮的標誌性民居,臺門至今依然居住著眾多原住民。
  古鎮居民蔡秋萍,早年和愛人在嵊州經營生意,後為侍奉雙親,搬回崇仁古鎮,一住就是30年。如今,雙親仙遊,夫妻倆依然定居於此。“跟住在市區相比,這裡很清靜舒適。”蔡秋萍告訴記者,他們居住的臺門共有六戶人家,這座建於清乾隆年間的老宅,經過政府部門幫助修繕後,依然保持原貌,更加安全舒適。
  走出古鎮,這廂,當地群眾正在排練舞龍、舞獅、踩高蹺等項目,迎接即將到來的“五一”;那廂,古老的集市依然在營業,行商坐賈的場景,延續至今。在崇仁,往日時光,從未遠去。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陳黎明    | 責編:彭敏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