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樂有禮 新聞詳情
亮相央視,杭州臨平這塊“小石頭”是國家一級文物,康輝專程來打卡
發佈時間 | 2024-01-03 09:12:15    

   元旦小長假來臨,出土于臨平安隱寺的蘇軾“雪堂”款端石抄手硯,亮相了中央一套《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節目。

  本週四(12月28日),央視名嘴康輝也剛剛來過杭州臨平,為他的新書《咬文嚼字》辦讀者見面會。

  在會活動後,作為蘇軾粉絲的康輝,還專程打卡了臨平博物館,在老館三單元見到了心儀已久的國家一級文物——蘇軾“雪堂”款端石抄手硯。

  英雄愛劍,文人愛硯

  文房四寶,硯為首。古人云,英雄愛劍,文人愛硯。

  一方硯臺,映襯著文人的品格,也流露著文人的思想、哲理、詩意和情趣。古人的書房講求格調和品位,他們所用的文具皆是上好材質,看起來古樸清雅,經得起細細品味。

  鋪紙、研磨、提筆行書,一切的風雅,躍然紙上。

  筆會寫禿,墨會研盡,紙會用完,而唯獨硯臺,可以超越時間,超越歷史,歷久彌貴。

  如今,筆的改變、墨的改良、紙的發展,使得硯臺變得越來越“清閒”,它更多地成為了藏于書房的一種擺設,象徵身份的一種標誌。

  古有“四大名硯”,分別為以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卓尼的洮河硯、山西新絳縣的澄泥硯。

  端硯因其“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且有不損毫,宜發墨的特點。

  歷代詩人讚揚端硯,蘇軾就寫過“端溪岩之美,止于滑而發墨,其他皆余事也”,他也是振興中國硯文化中的重要人物。

  跟著蘇軾,打卡的臨平

  1967年,臨平安隱寺遺址出了一方石硯,此硯從形制及硯中所記“元祐”年號來看為宋硯無疑,字體風格頗似蘇軾,後經多方考證,確認其為蘇東坡遺物。

  1999年,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鑒定其為國家一級藏品。在臨平博物館三樓的“東南京畿門戶”展廳內,潮新聞記者見到了這一方石硯。

  工作人員介紹,“雪堂”是蘇軾謫居黃州時的會客室,因在下雪天蓋成,故以“雪堂”名之。

  “雪堂”硯長17釐米 ,高4釐米,寬10釐米,質地細膩,硯面有淺凹的墨池,硯底刻有“雪堂”二字,石硯左右兩側所刻的文字,表明此硯正是蘇軾出知穎州期間,趁病假轉道南京,由長江水路返四川故里途中所購。

  “雪堂”硯緣何會在臨平出土?

  我們發現,蘇軾二次到杭州為官期間,走遍了杭州府轄區內的山山水水,所到之處,多有題咏。他也曾多次到訪臨平,在喬司開鹽運河,在臨平街上挖上塘河,去爬臨平山,去星橋逛日佛寺,還為臨平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作。

  比如,蘇東坡留給臨平有一首詞叫《南鄉子·送述古》,是蘇東坡送別杭州知州陳襄離任時所作。

  昔時,臨平為杭州水路北行的第一站,若有好友離杭,一般送至臨平作別。蘇東坡詞中提及的臨平山和山上這座塔,均為行旅接近或離開杭州的標誌,因此詞中有“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之説。

  蘇軾這杯茶,陸羽都羨慕

  蘇軾雪堂硯出自臨平山西南麓的安隱寺,寺前有安平泉。

  這一天,蘇軾來到臨平安平泉前,只見一方泉池,泉水清澈透底,僧人用安平泉水為其泡了一杯香茗,一縷細細茶香頓時撲鼻而來,蘇軾不由得想起隱居臨平山的唐代詩人丘丹,或許他是因為飲用這裡的山泉才得以高壽的吧。

  那一次,蘇軾也為安隱寺留下了不朽的詩篇:聞説山根別有源,撥雲尋徑興飄然。鑿開海眼知何代?種出菱花不記年。烹茗僧誇甌泛雪,煉丹人化骨成仙。當時陸羽空收拾,遺卻安平一片泉。

  一時間,安平泉因蘇東坡的題咏而名聲大振。文人墨客紛至遝來,步蘇韻題詩安平泉者不計其數。

  安隱寺和安平泉就在臨平山西南麓,山下還有一片靜謐的古樹林,潮新聞記者從臨平區了解到,目前在建的安隱寺遺址公園,預計明年夏天可以對外開放。

  作為蘇軾的重要遺物,“雪堂”硯曾經到過四川博物館、浙江博物院、浙江美術館參與外展。明年1月中旬,“雪堂”硯將前往海南省博物館,開啟為期3個月的“出差”之旅。

  感興趣的市民,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假期裏,前往臨平博物館一睹“雪堂”硯的真容。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施雯 通訊員 費彪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