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樂有禮 新聞詳情
綠色亞運開啟“後半程” 杭州的亞運場館現在在忙啥
發佈時間 | 2023-12-01 11:20:47    

   “賽時為賽事,賽後為城市”,距離亞殘運會的精彩落幕已經一個月,杭州延續著“綠色亞運”的理念,為市民開放亞運場館、提供運動空間的同時,也在器材利用、臨時設施處置、亞運景觀回收等場館利用的多重維度,為講好可持續發展故事貢獻杭州經驗。

  提前謀劃才能提高利用

  後亞運時代的場館如何再利用看似是一道賽後佈置的答題。但鮮為人知的是,杭州其實早在2020年就開始“預習”這道題了。

  以賽事器材為例,在11月10日,亞殘運會結束不足半個月時,涉及1800余類,10萬餘件器材的賽後處置工作已經完成,包括回收撤場租賃器材、延續利用採購器材、處置第三方捐贈器材等三大方面內容。

  而提高賽後器材利用率的重要秘訣,就在一份歷經多輪修改的賽事器材清單上。杭州亞(殘)運會場館建設部工作人員王從容介紹,早在2020年制定最初一版的賽事器材清單時,杭州就堅定“綠色、智慧、節儉、文明”的理念,秉持“開發優先、補貼包乾、能借不租、能租不買”的原則,最大程度地避免賽後資産浪費,減輕資産處置負擔。

  在這份清單的基礎上,杭州又提前備好賽後處置方案,將器材的取得方式分為市場開發(現金等價物提供器材)、租賃採購和採購三種方式,確保器材可持續使用,預留賽後轉換利用空間,保留和收藏相關亞運紀念物,把亞運遺産留下來。

  目前,這些器材已經從滿足競賽需求,轉移到提供全民健身服務上,助力亞運場館成為設施先進、服務優良、氛圍濃厚、廣受好評的區域性全民健身示範站點。

  總結這一次杭州亞運會的難忘之旅,王從容深覺做好提前量的重要性:“賽事器材數量多、涉及面廣,只有提前謀劃,細之又細,才能確保賽時安全可靠和賽後有序處置。早在賽事器材採購、安裝、調試、驗收等各個環節,我們就前後進行了三輪次的檢查驗收,為賽後處置奠定了基礎。”

  亞運景觀“七十二變”

  杭州亞運會期間,隨處可見的亞運景觀為整個城市增添了喜氣洋洋的亞運氛圍。你也許會好奇,比賽結束後它們去了哪?

  它們可能會化身你生活周邊的網紅打卡點。在臨安文化會展中心,造型多樣的“亞運三小只”留在原地,“摔跤”“跆拳道”等元素彰顯臨安獨特的亞運記憶,成為當地居民和遊客合影留念的熱門“景點”。

  “除了領獎臺等實物資料移交區檔案館外,還有一些具有明顯亞運標識度的元素暫時留在原地,供市民遊客參觀打卡。”場館負責人介紹。除此之外,臨安的亞運場館還保留了近百個牌體和五十多個道旗桶,這些功能景觀將供後續比賽迴圈使用。

  還有一些物料則變成了你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日用品。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有些物料已經變成精美的環保購物袋,送到場館志願者和偏遠山區孩子的手上。“所有亞運景觀物料都使用經過國際認證的環保物料,在原材料採購、列印製作、場館安裝、拆除回收等全流程都進行了綠色閉環處理。其中70%以上布料會被回收製作成手拎袋、背包、靠墊、桌布等紀念品。”亞運物料服務商負責人梁全介紹。

  據了解,除奧體中心體育館外,還有拱墅運河公園體育館、杭州師範大學排球館等七個場館將亞運物料變成了文創日用品。更有心的是,每一件文創産品上都有一塊標簽説明,可以看到原物料來自哪個場館的哪個範圍。“它來自我曾經志願服務過的場館,對我來説是意義非凡的‘亞運遺産’,將時常提醒我想起那段熱血又溫暖的亞運志願時光。”一位收到紀念品的亞運志願者説。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褚陳靜 通訊員 孫瑾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