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儀有禮 新聞詳情
代表浙江競逐“中國考古奧斯卡”,為什麼是黃岩沙埠窯?
發佈時間 | 2024-01-22 10:07:06    

   1月21日下午,“浙江考古奧斯卡”——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評選結果在杭州揭曉,台州黃岩沙埠窯遺址成功入選。這也是黃岩沙埠窯遺址繼獲評2019年度浙江十大考古重要發現後,第二次獲評“浙江考古奧斯卡”。

  而在2天前的1月19日,黃岩沙埠竹家嶺窯址還入圍了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候選項目,作為2023年度浙江省唯一申報的考古項目,競逐“中國考古奧斯卡”。

  二獲浙江考古重要發現,並代表浙江競逐“中國考古奧斯卡”,為什麼是沙埠窯遺址?過去幾年,它又取得了哪些重要新發現?作為後起之秀,沙埠窯能追趕上龍泉窯、越窯的腳步嗎?

         遺址.jpg

  龍窯一齣天下知

  沙埠窯遺址位於台州市黃岩區沙埠鎮和高橋街道之間的三角地帶,在約4平方公里範圍內,分佈著竹家嶺、鳳凰山、下山頭等7處遺址。它最早發現于1956年,打破了陶瓷學界對“台州無瓷”的傳統認識。

  調查顯示,這一區域內窯業生産始於晚唐時期,北宋中晚期達到鼎盛,産品器類豐富,可辨器形有碗、盤、罐、執壺、夾層碗等。

  不過,半個多世紀以來,沙埠窯遺址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直到201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黃岩博物館、北京大學和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對窯址群內的竹家嶺和鳳凰山窯址進行主動性考古調查與發掘,發掘面積共計3000平方米,取得了重要收穫,也讓沙埠窯“一朝成名天下知”。

  “2019年是起步階段,發掘區域主要集中于竹家嶺窯址的窯爐區域和廢品堆積區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沙埠窯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謝西營説,他們在竹家嶺發掘出一條斜長72.32米的窯爐遺跡,是浙江地區目前已發掘的兩宋時期保存最為完好、結構最為清晰的窯爐遺跡。通過測量和推算,在窯爐裝滿的情況下,可燒制32400件器物。

  考古人員在廢品堆積區揭露出豐厚的地層堆積,出土了大量瓷器和窯具標本,除青瓷産品外,還發現少量醬釉瓷器和釉下褐彩瓷器。經過整理、拼對、修復,數以萬計的珍貴瓷片得以“重見天日”,為探索沙埠窯址窯業生産技術提供了充分資料。

  “結合考古地層學和類型學,我們建立起竹家嶺窯址窯業生産自北宋中期末段至南宋早期共五期的年代序列。”謝西營説。

  正是在2019年,沙埠窯遺址升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還入選2019年度浙江十大考古重要發現。考古專家認為,作為浙江青瓷的重要板塊,沙埠窯址是浙江青瓷空間轉換、産業轉移、技術傳播和陶瓷文化發展的重要環節。竹家嶺龍窯遺跡的考古成果體現了窯業豐富的技術和面貌,對於探索越窯、龍泉窯之間的發展交流具有重要價值。

  制瓷技術的集大成者

  2020年以後,在竹家嶺龍窯發掘基礎之上,考古人員進一步對竹家嶺窯址的保護棚建設區域、作坊區域和鳳凰山窯址進行主動性考古發掘,在兩個窯址區域均揭露出規模龐大的龍窯窯爐。

  經過近5年的系統性考古調查與發掘,沙埠窯考古工作接連有重大新發現,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竹家嶺窯址的系統性考古挖掘,完善了沙埠窯業生産操作鏈。鳳凰山窯址的考古發掘則明確了窯場生産的四個階段,揭示出沙埠窯不同類型的窯爐佈局形態和窯場動態生産過程,並在地層上填補了沙埠窯址北宋中期早、晚段的年代空白。在出土的大量遺物中,部分瓷器品質達到當時青瓷生産的最高水準和貢禦標準,是手工業考古的重要收穫。

  “通過對窯址內遺存的分期精細化考古,我們已經基本建立起沙埠窯北宋中期至南宋早期共七期的年代序列,完整構建了沙埠窯從備料、成型、燒成和廢棄的窯業生産操作鏈,並基本構成沙埠窯生産、流通、消費的全産業鏈。”謝西營説。

  在去年底召開的“黃岩沙埠窯考古發掘發現專家論證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北宋中晚期沙埠窯作為越窯瓷業技術南傳、龍泉窯瓷業技術淵源,是兩大瓷業技術銜接與過渡的重要地帶。

  經專家論證,在填補瓷業發展缺環之外,沙埠窯還揭示了北宋時期南北瓷業文化交流狀況。部分沙埠窯青瓷的産品面貌和刻花工藝明顯呈現了與陜西耀州窯和河北定窯的交流互動。

  “沙埠窯融合了南北方陶瓷文化因素,集中南北瓷業的技術交流成果,可以説是制瓷技術的集大成者,與北方瓷業共同引領了北宋中晚期瓷業文化新時尚。”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丁雨研究員説。

  沙埠窯遺址還是台州地區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之一,生産的瓷器,曾通過水路運往東南亞、東非、北非等地。沙埠窯遺址對於探討北宋時期陶瓷內外銷議題以及重新審視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瓷器的年代和産地等,具有重要推動意義。

  重現宋代生活方式

  沙埠窯遺址是一個巨大的寶藏,與它相關的考古研究和保護傳承工作正在持續細化和深化。

  “2022年,考古隊在竹家嶺窯址作坊區發掘出兩面以石塊砌築的窯場圍墻,東墻殘長 30.9 米,南墻殘長 14.6 米。這對我們來説是個驚喜的發現,目前保留窯場圍墻的只有明代的景德鎮禦窯廠。通過這些考古發現,窯場圍墻以外或許存在村莊或集鎮。”謝西營説,接下來,沙埠窯考古發掘工作將從窯址內部的研究延伸到窯址外部的村莊集鎮,以窯址手工業生産為基點,全面考察宋代的社會經濟生活方式。“未來會更加注重以聚落考古視野探討窯業內部空間佈局,同時探索陶瓷産業與聚落髮展關係。”

  在成果保護和轉化方面,沙埠窯也有新進展。連日來,為期四個月的沙埠窯考古成果特展正在黃岩博物館展出,展覽分為“沙埠往事”“窯火日記”“盛時風貌”“相似相續”四個板塊,匯集了沙埠窯2019-2023年最新考古發掘成果,並精選其中的瓷器精品進行呈現。目前,黃岩博物館館藏有以沙埠青瓷為主的黃岩窯青瓷珍品30多件,包括青瓷香爐、雙鳳青瓷粉盒以及孔明碗等等6件國家一級文物。

  “今年,我們還將謀劃沙埠窯考古成果巡迴特展。”黃岩博物館館長林傑表示,黃岩博物館將繼續做好文物的整理、建檔和研究工作,加快考古成果轉化。

  同時,黃岩正在大力推進沙埠窯遺址公園建設,已完成建築設計初步方案。考古遺址公園位於沙埠鎮柵溪村,將以窯場遺址為核心,以青瓷文化為內涵,建設具有遺産保護、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研學體驗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遺址公園,以更好地開展沙埠窯的保護和傳承。

  與龍泉窯、越窯相比,沙埠窯遺址名氣還不大,在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作為後起之秀,沙埠窯能否追趕上它們的步伐,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見習記者 張熙錦 記者 陳久忍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