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儀有禮 新聞詳情
進化,杭州鄉村文旅代表作
發佈時間 | 2023-12-15 09:10:07    

   沉睡的歷史,又鮮活了起來——

  12月10日,文化界、學術界期待已久的湯壽潛故居紀念館正式在杭州蕭山進化亮相。國內50余位專家、學者也齊聚於此,參加為期兩天的“湯壽潛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活動的最後一站。

  湯壽潛,蕭山進化大湯塢新村人,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實業家、立憲運動領導人。

  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特聘教授陶水木介紹,在62年的人生中,他為國家、為民族、為家鄉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890年著《危言》呼籲變法維新;1905年發起保路愛國運動,擔任浙江鐵路公司總理,至1909年建成滬杭段鐵路;立憲運動中,與張謇並稱為立憲派領袖;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浙江首任都督……此次改造提升後的湯壽潛故居紀念館,旨在以館展的形式緬懷他一生的功績。

  事實上,賡續鄉土文脈,今年的進化大事不斷:今年8月,杭州全市博物館工作會議在進化召開,“體驗+研學”型鄉村博物館體系,贏得了與會嘉賓的一致肯定;12月4日,茅灣裏印紋陶博物館正式開館,這座以印紋硬陶為主題的博物館,再次點亮蕭山璀璨文旅IP……

  隨著湯壽潛故居紀念館的亮相,進化也將在完備的鄉村博物館體系中,重新定義自身的稀缺價值。

  傳承和保護歷史文化

  走進位於蕭山進化的大湯塢新村,湯壽潛故居依山傍水而建。白墻黑瓦、修舊如舊,保存著那個年代的氣息。置身庭院中,歷史的縱深感撲面而來。

  12月10日,提升後的湯壽潛故居紀念館正式亮相。

  “湯壽潛是進化籍歷史名人,對於他的紀念,我們未曾停下腳步。”進化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30年前,進化就在湯壽潛故居東南方向的蜈蚣山重建湯蟄先先生紀念碑,在2017年和2020年,蕭山區、進化鎮兩級政府分別對湯壽潛故居新宅和祖宅進行整體修繕,並在今年提升成為湯壽潛故居紀念館。

  在學術界、文化界的眼裏,湯壽潛故居紀念館意味著學界對於湯壽潛的研究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在燦若星辰的民國名人中,湯壽潛這個名字不該被歷史淡忘。湯壽潛是中國近代化的探索者、開拓者和踐行者,在中國近代化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特聘教授陶水木回憶起30年前,自己參加第一屆湯壽潛研討會時的場景。在當時的政協蕭山市文史委員會組織下,來新夏、戚其章、熊月之、鄭雲山等一批國內知名學者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湯壽潛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所做出的歷史貢獻。

  在陶水木看來,過去的數十年裏,儘管學術界對於湯壽潛的研究已取得顯著進展,但與湯壽潛的歷史地位與影響相比,仍然不能完全相匹配。而蕭山此次高規格舉辦湯壽潛學術研討活動,其意義也在於擦亮湯壽潛這一名人IP。

  “一直以來,蕭山籍名人薈萃,而湯壽潛正是其中最具歷史影響力的人之一。”蕭山區文旅局黨委委員周寅説,自2020年蕭山舉辦湯壽潛學術研討活動以來,各界對於湯壽潛的認知也已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以此次紀念館開館為契機,再次舉辦學術研討活動,將成為學術界、文化界認識湯壽潛的一個分水嶺。

  鄉村博物館是傳承歷史文化的有力載體。“站在今天的湯壽潛故居紀念館,我能感受到對於湯壽潛研究的美好未來。”從30年前第一次走進湯壽潛故居,到30年後見證湯壽潛故居紀念館的建成,在陶水木教授看來,這次展陳提升完善了陳列體系,豐富了內容,優化了展陳方式,美化了環境,大大提升了紀念館的水準,為湯壽潛的生平與貢獻尋得一處安放地。

  尋找文化復興中的“進化坐標”

  挺立在進化廣袤的鄉土上,一座座鄉村博物館所映照的,不僅是在歷史人文故事中交織起一代代人的鄉愁脈絡。它們所要做的,更是在悠遠文明長河中,找尋代表一域文化自信、文化復興的坐標。

  進化,對於“問史八千年”的蕭山而言,顯然是一張金名片。

  “蕭山的鄉村博物館建設走在杭州前列,而進化走在蕭山前列。”在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陳軍看來,鄉村博物館承載著本土的文化基因和歷史記憶,進化打造“沒有圍墻的鄉村博物館群”,是推動進化文化活起來、走出去的一種自信。

  這一觀點與蕭山區文旅局黨委委員周寅不謀而合。“鄉村文明是蕭山文化的根脈,建設鄉村博物館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也是對賡續文脈的一種自覺。”周寅認為,蕭山文脈在鄉村萌發,而較好地保存了文物古跡與名人文化的進化,則是其中一處不可忽視的存在。

  陶瓷文化,是進化濃縮了蕭山文化中一些高光時刻的印證。民間流傳的“周朝天子八百年,個個山頭有窯煙”,就是進化鎮傳承陶窯文化的真實寫照。進化鎮全域共有古窯址20余處,其中茅灣裏窯址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是保存最完整的古窯址之一。是展示印紋硬陶、原始瓷及古越文化的窗口,更是進化全域探索“展館經濟”、助推“農文旅”深度融合的發展新路徑。

  名人文化,將推動進化“出圈”。翻開進化鎮歷史的卷軸,勇立潮頭的奮鬥史躍然紙上。“夙以時務致稱,晚以鐵路見賢”的布衣都督湯壽潛,在鴉片戰爭中抗擊英軍侵略、為國捐軀的定海總兵葛雲飛,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在解放戰爭初期壯烈犧牲的葛理庸……為講好名人故事,積蓄奮鬥力量,進化鎮將湯壽潛故居紀念館、宋韻歡潭展陳館、歡潭村史館、進化鄉賢館、葛雲飛故居紀念館、葛理庸葛樹滋故居紀念館等歷史印記串連,打造鄉村博物館“進化矩陣”,使其在保留鄉土味的同時,成為宋韻文化的展示空間。

  宋韻文化,是進化所擁有的又一文化本底優勢。“南宋古都看杭州,南宋古村看歡潭”,進化鎮為立體呈現歡潭的宋韻文化和“五義”文化,在古村建設中,守住岳園、留住老洋房和二橋書屋,通過“修舊如舊”,合理佈局古宅古院和新房新居,凝煉了“千古南宋情,忠義文化村”品牌,努力打造具有“千年耕讀寄國憂、一潭清水釋鄉愁”內涵的全省宋韻鄉村典範。

  一個個鄉村博物館串珠成鏈,串聯起一張張進化文化金名片。今天,當我們再次翻開蕭山的文旅版圖,進化所展示的,已不僅只是“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的生態之美,更是一處立體化展現蕭山本土文化自信,推動蕭山文化“出圈”的重鎮。

  成為鄉村文旅代表作

  當然,體系化統籌宋韻文化、名人文化、陶瓷文化,打造鄉村博物館矩陣,是進化為蕭山乃至杭州賡續歷史文脈所貢獻的一份力量。而在文旅業的江湖,承載著屬地風土人情的鄉村博物館,作為特色旅遊的一大亮點,在“和美鄉村”新畫卷中異軍突起。

  進化,已然躍入這股上升勢頭之中。

  “以文化帶動旅遊,鄉村博物館是一個重要的載體。”在蕭山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看來,這些年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顯著的成效,鄉村愈發成為人們外出遊玩的一大目的地。然而,大多數鄉村仍然沒有邁過從“場地”到“場景”的邊界,缺乏有體驗、有文化、有內涵的旅遊場景。“在進化,在鄉村博物館,可以看到鄉村文旅‘場景式’的未來。”該負責人説。

  厚植文化本底優勢,打造特色IP群落。一直以來,在文旅專業人士眼中,蕭山文化最大的特點便是類型豐富、體系完備:在八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越文化、運河文化、湘湖文化、革命文化以及錢塘江文化等五大文化亮點,分別在蕭山發展的不同時期熠熠生輝。

  那又怎能不到進化打卡?如今,在大湯塢新村,5分鐘的步行距離內,坐落著茅灣裏印紋陶博物館和湯壽潛故居紀念館兩大文旅IP。前者,是讀懂中華陶瓷文明、見證陶器向瓷器躍遷中中華文明嬗變的最好觀察點;後者,能重新認識中國近代史,從歷史人物身上汲取奮進力量,再現歷史的波浪壯闊。

  不僅如此,葛雲飛故居紀念館、葛理庸葛樹滋故居紀念館、宋韻歡潭展陳館……一座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鄉村博物館、紀念館,遍佈進化的土地上,要力挺進化邁入蕭山乃至杭州鄉村文旅第一方陣。

  連點成面,進化還打造文旅融合式發展的全域旅遊高地。進化通過將浦陽江、區級骨幹林道、大岩山景區等優勢資源緊密結合,將宋韻文化傳承之路與轄區內的吉山梅園、浦陽江、休閒酒店等進行有機串聯,以“五義文化”引爆“杭州最具影響力鄉村度假目的地”網紅熱點。同時,將旅遊資源和特色民俗、美食等相結合,推出“鄉村博物館+研學旅行”模式,打造宋韻歡潭研學基地、蕭山“農耕農趣”研學基地、微笑的梅子研學教育基地等,實現了宋韻杭式生活體驗基地的遍地生花。

  歷史與現實不斷在此交匯,從傳承與開發中走來的進化,在立體式打造文旅IP的同時,也為蕭山、為杭州奉獻一處鄉村文旅代表作。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鄭宸 金露瑤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