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儀有禮 新聞詳情
《錢氏家訓》的可貴之處
發佈時間 | 2023-12-14 08:59:53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家喻戶曉的《百家姓》,將錢姓排在了第二位,這與吳越國國王錢镠有著密切聯繫。錢镠及其後人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推動了江南一帶的安穩和繁榮。事實上,除了治國,錢镠還注重修身治家,他兩度訂立治家“八訓”“十訓”,經後人整理和補充後編定了《錢氏家訓》。

  古往今來,《錢氏家訓》成為很多人關注和研究的對象。2021年,《錢氏家訓》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第一個國家級家訓非遺項目。今天,在錢镠的故鄉臨安,《錢氏家訓》已經走進學校。不禁要問:《錢氏家訓》為什麼具有強大的傳承生命力?

  一

  西元912年,在吳越王錢镠的治理下,江浙一帶承平多年。時年60歲的他,對外地位尊崇,被後梁皇帝尊為尚父,家藏丹書鐵券;對內威信空前,修築錢塘江海塘,疏浚西湖,江南地區可謂富甲全國。

  站在60歲的關頭回望,錢镠卻有著異常的清醒。古語曾説:“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錢镠給家人制定了八條家訓,也就是後人所説的《武肅王八訓》。家訓中,錢镠提到了江西鍾氏、河中王氏、幽州劉氏等家族,家風不正、兄弟不睦,最終家族分崩瓦解,“子孫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便是破家滅門”。

  轉眼又過去了20年,西元932年,錢镠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病床上,見過天下許多興亡成敗的錢镠,將一生的感悟,濃縮成了10條家訓,被後世稱作《武肅王遺訓》。相比之前的八訓,《武肅王遺訓》體現出的眼光更為長遠。錢镠教育子孫後代化家為國,從一家的興衰,論述到一國的興亡,認為“家道和而國治平”。據錢镠的遺願,後代之中,如有人敗壞家風,“須當鳴鼓而攻”。

  伴隨時代變遷,個人命運沉浮。但神奇的是,《錢氏家訓》持續地發揮著家族教化的作用,並以此為精神紐帶,將散落各地的錢氏族人凝聚在一起。

  如今,世人看到的《錢氏家訓》,通常是民國時期錢镠第32世孫、近代外交官錢文選編選的。它的內容,是根據《武肅王遺訓》和《武肅王八訓》的精神,綜合了各地錢氏宗譜的家訓內容,不斷修改和完善,最後以格言形式加以呈現的。

  錢文選整理的《錢氏家訓》分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篇,短短五六百字,從修身持家到為人處世,留下了眾多廣為流傳的名句,給人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産。

  二

  家庭教育是每個人的人生起點,中國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家訓家規,如《顏氏家訓》《朱子家訓》《誡子書》,等等。《錢氏家訓》的可貴之處在於,通過個人、家庭、社會、國家4個層面,建立了家庭與個人、社會、國家的紐帶,體現了家庭利益和國家利益的統一。在廣為傳播中,《錢氏家訓》走出“一家之言”的局限,成為全社會共同的精神財富。

  比如,家國一體的情懷。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錢氏家訓》秉持著家國一體的情懷。“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意思是説,一個人的追求,不應執拗于個人的眼前利益,而應著眼于天下和長遠。

  同樣,在為官從政時,《錢氏家訓》告誡後代要以民為重,“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

  “聖人云順天者存。又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干戈,即所以愛民。”在錢氏家風的影響下,北宋建立後,當時的吳越國國王錢俶審時度勢,決定納土歸宋,使得吳越國地區的人民免受戰亂之苦,經濟社會繼續保持穩定發展。

  比如,崇尚讀書的觀念。在中國的很多家訓中,教育後代子弟讀書是必不可少的。對先賢來説,讀書的目的,一是明白人生道理,二是培養國之用才,而不是為了陞官發財。

  《錢氏家訓》要求,“子孫雖愚,詩書須讀”,從家庭教育上根植世代相傳的文化基因。不僅如此,站在當政者的角度,家訓提出“興學育才則國盛”,希望通過興辦教育,為國家興盛培養更多人才。

  還比如,無愧聖賢的修養。“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錢氏家訓》認為,人是天地之間的産物,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要堂堂正正無愧於天地,言行舉止要符合聖賢的標準。

  交朋友要有信,和鄰里要有善,對老人要尊敬,對孩子要愛護,遇到急難之事,該出手時就出手,《錢氏家訓》對培養子孫後代的優良品性尤為重視,提出了“不見利而起謀,不見才而生嫉”。

  此外,《錢氏家訓》還包含了孝敬父母、勤儉持家、廉潔為公等諸多內容,教育子孫後代走好人生之路。

  三

  《錢氏家訓》雖然起源於千年前的家族智慧,卻早已超越了時代,也超越了一族一姓的範疇,豐盈著一代代人的精神世界,給予我們許多啟示。

  家訓不能“躺”在博物館裏,而要真正成為家庭教育的有效工具,紮根在每一代青少年心中。家庭是最小的社會單元,也是孩子最初接觸的“課堂”,家庭中的家風家教家訓會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也是留給孩子們的最好遺産。《錢氏家訓》提到,“欲造優美之家庭,須立良好之規則”。要想建設好家庭文明,還需汲取家訓中的精華,結合現代實際,融入到日常教育中,讓家訓能夠被青少年所理解和接受,進而産生共情共鳴。

  “道德傳家”的力量是巨大的。讀懂家訓,既要讀有字之書,牢記有字書上的內容,更要讀“無字之書”,以身作則讓好家風代代相傳。任何一本家訓,都不可能囊括所有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道理。對於後代來説,最有效的家庭教育不是來自書本,而是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行動起來、做好表率,好家風就會像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

  此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黨員幹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有著重要的教育借鑒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清白做人、勤儉齊家、乾淨做事、廉潔從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養新時代共産黨人的良好家風。歷朝歷代,治國必先齊其家。“一門三學士”的蘇家,家訓中有“非義不取、為政清廉”,《朱子家訓》告誡後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錢氏家訓》中關於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的不少內容,值得黨員幹部認真學習、時常警醒。

  知來處,方明去處。人生的啟蒙,多藏在家長裏短的情感之中。千家萬戶的好家風,不僅奠定了每個人成長的方向和道路,也撐起了全社會的好風氣。這就是古人所説的“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

來源:浙江宣傳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