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儀有禮 新聞詳情
杭州亞運會有多“潮”? 文化名城探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表達
發佈時間 | 2023-10-25 09:27:20    

   杭州日報訊 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曾説:“奧林匹克不是一場競賽,而是一種源於內心的文化交流與融合。”

  這種“源於內心”的交流與融合,也是杭州亞運會的“打開方式”之一——來自各國各地的遊客通過“citywalk(城市漫步)”的方式走入杭城各個角落,盡享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一個個重磅展覽和文化場館,都有了面向世界的展示機會;比賽現場,啦啦隊隊員們換上戲服、馬面裙等特色服飾,拋起水袖、舞起油紙傘,演繹一齣“國風+現代”的活力精彩……在亞運會這個美好的舞臺上,杭州在這扇“窗”裏,講述著最動人的中國故事。

  當“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與中華文明柔情相遇,當亞運會“潮”與歷史文化名城激情碰撞,會閃耀出什麼樣的火花?這些耀眼的“火花”又會“點亮”杭州這座古老又年輕的城市的哪些遐思?

  市民聲音

  文化輸出需要“大大方方”的“鬆弛感”

  杭州亞運有多“潮”?都説杭州亞運會“出道即巔峰”,把東方文化與體育精神的融合推向了一個新高度,官方“氣氛組”也憑實力火出了圈。

  “亞運會賽場國風啦啦隊驚艷四座,古風融合健美操,從她們的眼神中看到了文化自信!”“太會了!杭州亞運會賽場啦啦操中國風十足”等詞條衝上熱搜。“00後”網友“金兌”,對國風啦啦隊的表演印象深刻:“年輕人更懂年輕人,以後大型賽事就按這個標準來。”不少網友感慨:“杭州亞運會中各個場館的現場音樂秀,不管賽時音樂、奪冠音樂,還是專屬音樂,沒有一首曲子是白放的。”也有網友評價,杭州亞運會有種大大方方展現中國文化精粹的鬆弛感。

  “大大方方”的“鬆弛感”,源於文化自信。

  “《灌籃高手》算是我的啟蒙老師,引領我接觸並喜歡上籃球,今年《灌籃高手》的大電影也在國內上映。為什麼一部動畫片能影響一代人,並對籃球運動的傳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我們也可以有這樣級別的影視作品。”“80後”網友“大豆皮帶”留言説,我們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蘊,擁有眾多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符號和藝術形式,關鍵就在於“活化”的方式——既要留下文化的精粹,又要與年輕人貼近,與生活契合;現在許多年輕人非常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們有想法有動力,有足夠的張力,去展現文化的“鬆弛感”,去做好文化的輸出。

  這種“鬆弛感”還表現在“潮”的一面。網友“Lisa”分享了幾個“潮”:杭州亞運會的“潮”文化展示了新興運動、亞運黑科技、古風國潮和本地潮人的時尚風采,為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和視覺盛宴。無論你對哪個方面感興趣,都能在亞運會中找到屬於你的潮流文化。杭州有底蘊,又有兼具“鬆弛感”的土壤,最終呈現出一場很好“玩”的盛會。

  “杭州亞運會是歷史文化名城魅力的體驗臺和催化器。”省錢塘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安蓉泉教授從學術的角度來剖析:為了在亞運會展示城市特有魅力,杭州在深耕古都歷史文化中想了很多辦法,比如亞運會的吉祥象徵、場館設計、古風的演出以及名城風貌、山水美景、市民禮儀、管理秩序等,都像一扇扇“窗”,讓各國賓朋體驗到了杭州的西湖風光、宋代盛況、錢塘潮汐等歷史內涵與現代科技的交織與變遷。

  在文化輸出的深度和廣度上,也催化出“後亞運”時代的努力方向。比如,有市民覺得,杭州還缺少一台全面展示南宋盛況的舞臺大劇,需要謀劃;很多市民知道蘇小小、白娘子但不知沈括、龔自珍,需要普及;宋韻文化傳承重視了建築、瓷器、絲綢、繪畫等可視文化的傳播,但對決定這些物質成果的歷史根源、制度優勢和思想文化依據研究等方面的宣傳需要加大。

  專家觀點

  創意和技巧可以“優雅地把話講清楚”

  “文化輸出是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杭州亞運會無疑是一種強有力的文化輸出載體。”浙大城市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顧楊麗從城市品牌傳播的角度剖析了從傳統走向“潮”的另一面——

  在杭州亞運會上,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有了新鮮的表達,婉約清麗的江南情致有了時代的呈現。事實上,探尋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也是“人文亞運”所要追尋的目標,但關鍵在於如何“優雅地把話講清楚”,這就需要創意和技巧。

  對內而言,國際大型體育賽事的承辦是這座城市凝聚城外“注意力”和調動城內“戰鬥力”的特定場景。例如,在各類媒體關於本屆亞運會的全媒體傳播中,《夢想天堂》歌曲出鏡率相當高,杭州人都會哼唱“我們的家住在天堂”,通過此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城市“向心力”的匯聚,是城市活力的激發,更是城市品牌力的躍升。

  對外而言,在全時空連接的網際網路時代,國際傳播呈現出更加多元的自由化、社交化、節點化、圈層化特徵。在本屆亞運會中,我們嘗試以體育賽會為載體,深挖中華文明的文化價值,以文化呼喚人類共同的情感共鳴,構建了覆蓋體育賽事、國際會議、文旅體驗、融媒傳播等一體化傳播體系。未來,我們也期待在“賽”“會”之城的打造過程中,杭州以多樣化賽會矩陣和文化産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文明的國際傳播,在跨文化傳播中實現東方文化的傳播、多元文化的彌合與城市品牌國際傳播力的彰顯。

  ……

  美學文化是杭州亞運會籌辦的重要推動力量,同時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融入了設計師的創意和表達技巧。

  “亞運會之後,設計師的審美與大眾對審美的接受度都會上一個臺階。”作為杭州第19屆亞運會、第4屆亞殘運會核心圖形設計、形象景觀總體規劃設計的主創設計師,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成朝暉正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亞運美學的國家形象設計研究》。她在杭州亞(殘)運會設計中,基於“東方詩意 中國窗口”的形象景觀整體定位,以及視覺形象、公共藝術、夜景營造三個既相互統一又各自獨立的設計系統,展示了杭州“三面雲山一面城”的獨特山水畫卷和“錢塘自古繁華”的江南人文意蘊,使人們能夠清楚聽到杭州亞(殘)運會的“聲音”。

  如何將這種成體系的“聲音”延伸至亞(殘)運會之後?“此後,杭州再舉辦重大活動或賽事,亞運美學或可成為標準。”她認為,一個好的體育賽事設計方案,應該聚焦文化內核。這就要求設計師要努力實現文化傳承與設計活化之間的並存、轉換。在進行杭州亞(殘)運會形象景觀設計時,成朝暉和團隊就深入挖掘、梳理、分析城市精神、自然意蘊、人文歷史等,並將其融入整體美學設計,由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亞運景觀和開放包容的城市形象。“體育賽事設計直接服務於社會大眾,一種好的設計,既有基於傳統文化的表達,又能展現生活、情感的表達,既有當地的地域特色,又有時尚、風尚的元素,滿足大眾的消費,這樣的設計才能走得更長遠。”成朝暉説。

  他山之石

  北京冬奧會期間,空靈而浪漫的開閉幕式,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的內心;被稱作“工業迪士尼”的首鋼大跳臺,騰空的青春與沉默的冷凝塔,在時空交錯間展示了我國百年奮進的征程;憨態可掬的吉祥物“冰墩墩”,在全球颳起了一股“熊貓風”;冬奧村大禮包中的兒童畫作,讓各國各地區運動員心生暖意……體育用更溫和、更坦誠、更友好的方式打破刻板印象,讓一切縹緲遐想化作一個個真實可愛、觸手可及的中國故事。

  杭州行動

  杭州亞運會是一場體育競技的盛會,亦是一次展現深厚文化內涵的盛宴。從融合了良渚玉琮神韻和西湖勝景的亞運會獎牌“湖山”,到融入了青花瓷元素的中國代表團禮服;從彰顯宋韻極簡美學的亞運會花器,到化用了絲綢的亞運會核心圖形“潤澤”;從“江南憶,最憶是杭州”中走來的吉祥物,到“淡粧濃抹總相宜”中取材的杭州亞運色彩系統……杭州亞運會的各個角落,隨處可見深厚文化、大國氣質和江南韻味的巧思。而經典的亞運會開幕式,更是一場“中國式浪漫”的文化盛宴。

  杭州借此盛會,不僅將會把杭州的城市發展、國際形象、文化影響提高到新水準,還將把亞運會的美學內涵、當代影響、視覺景觀推到新高度。同時,杭州也在做好“後亞運”時代發展的前瞻願景和充分準備。

來源:杭州日報    | 撰稿:首席記者 鄭暉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