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儀有禮 新聞詳情
杭州亞運會:觀眾席上看見“浙江有禮”
發佈時間 | 2023-10-07 14:04:33    

     杭州亞運會正如火如荼舉行。高標準的場館建設、高水準的賽事籌辦,贏得四海來客點讚。

  杭州亞運會不僅體現浙江和中國的辦賽能力,更讓人看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氣質,體現東道主對體育精神的尊重。

  連日來,通過亞運會,人們看見了浙江的活力開放、浙江人的文明有禮。

  看比賽成為流行

  燃情亞運,燃起了不同年齡人群對體育的熱情。

  在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游泳項目開賽第二天,記者在觀眾席遇到了專程從舟山趕來的陸先生,一家四口頭戴亞運吉祥物“三小只”發箍,手裏舉著寫有“勇往直前,永不止步”“加油衝鴨”的橫幅,每個人背後還插著一面國旗。

  “我看到了運動員的拼搏精神!”讀小學的小女兒興奮地表達觀賽感受。為了觀看家門口舉行的亞運會,父母特意替孩子們向學校請假,並早早搶票做好準備。他們接下來還要看兩場田徑、一場花樣游泳比賽和一場女足決賽。

  除了舉家出行的,還有組團的觀眾。在女足小組賽新加坡隊對陣朝鮮隊的現場,27名溫州仰義二小的小球員在觀眾席上“偷師學藝”;杭州觀成實驗學校則把校本課程“行走讀城”搬進亞運會賽場,邀請同學們一起觀看足球賽事和田徑賽事……

  一家人一起看體育比賽,或者約上小夥伴同行,杭州亞運會激發出“隱藏”的運動熱情。有的家長希望,通過觀賽讓孩子喜歡上運動;有的老師認為,看比賽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有的年輕人覺得,看比賽是流行的生活方式。

  與此同時,看臺上的“銀發一族”則在觀賽中找回了年輕時的活力。9月27日,浙江師範大學東體育場,朝鮮隊對陣巴林隊的足球賽現場。99歲高齡的兒童文學理論家蔣風坐著輪椅,精神抖擻地出現在看臺。

  杭州亞運會開始前,浙江老年報線上上線下推出了《亞運觀賽寶典》,內容涵蓋亞運看點、票務指南等,全省有百萬餘人次的老年人閱讀、收藏、使用。

  體育讓生活更美好,不分年齡。我們從觀眾席上歡呼、鼓掌的男女老少中,看到了體育帶來的活力。

  “有禮”的不同表情

  隨著中秋國慶假期的來臨,大家從田徑、乒乓球、足球等比賽的電視轉播畫面上可見,觀眾真多啊。為了看一場心儀的亞運比賽,有人拉起了民間互助微信群。

  “賣家在紹興。微信加好友,轉賬成功後,第二天就收到了快遞。”在群裏成功成交兩張網球比賽票的姜女士告訴記者,全流程人與人“很信任”。

  進了賽場,大家更能感受到文明之風、有禮之意。

  有時候,“有禮”是一種安靜。

  在桐廬馬術中心,杭州的王先生帶著小學二年級的兒子一同來觀賽,在中國隊隊員黃焯欽上場時,兒子大聲鼓掌歡呼。“噓!別嚇到馬。”王先生立馬向兒子比出保持安靜的手勢。小朋友立刻正襟危坐,安靜下來。

  對於現場很多觀眾來説,這是他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馬術運動。比賽規則、觀賽禮儀,都是臨時惡補的。不過,觀眾迅速學會了自覺關閉手機鈴聲、減少走動,不驚擾馬匹,靜靜欣賞人馬共舞。

  有時候,“有禮”是一種習慣。

  記者在田徑比賽結束的看臺上,看到一名在收拾塑膠包裝袋的年輕媽媽,上前交談,她一指前後左右説:“大家不是都這麼做的嗎?你看,都把垃圾帶走的啊!”順著她手指的方向,彩色的座位間都是乾乾淨淨的。賽事結束主動帶走垃圾,已是各個競賽場館觀眾席最常見的風景。

  有時候,“有禮”是一種掌聲。

  在女子1500米自由泳決賽中,越南選手武氏美仙被其他選手拉開較大差距。雖是泳道上最後一名,全場觀眾仍為她送去了不輸冠軍待遇的掌聲和喝彩。在亞運賽場,正如一位觀眾所言,“她不是最後一名,她可是亞洲第八名!”

  更不用説當體操界傳奇、48歲的烏茲別克老將丘索維金娜登場時,無數聲“丘媽加油”“丘媽我愛你”的喊聲響徹杭州黃龍體育館;白血病痊癒之後重返泳池的日本選手池江璃花子站上領獎臺後,許多人哽咽著,為她和好友張雨霏的擁抱報以掌聲……觀眾的喝彩,是為了運動員矚目的成績,也是為了運動員展現的拼搏精神。

  這屆觀眾顯然是很懂的,他們與賽場上奮勇拼搏公平競賽的運動員一起,構建了一道文明的風景線。

  全場同唱生日歌

  杭州師範大學倉前校區體育場。杭州亞運會七人制橄欖球賽首場比賽後,中國男子橄欖球隊主教練盧曉輝感慨萬千:“在國內的場地裏,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觀眾,這麼熱情。”

  相比“三大球”“三小球”和跳水、游泳這些項目,卡巴迪、板球、克柔術、壁球等項目聽上去有點陌生,但打開手機端搶票界面就能發現,這些賽事的票也不好買。來自金華的吳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帶孩子看了5場不同的比賽項目,“沒聽説過的項目,就更要看看了。”

  體育盛會,讓中國觀眾見識了新鮮的運動方式,也讓海外觀眾在中國收穫了情誼。

  泰國跆拳道名將巴尼巴·翁巴達那吉在杭州臨安收穫的不只有一枚亞運金牌,還有臨安人民為陪伴她比賽的“親友團”送來的11張轉贈門票。她與幫助她的中國記者交上了朋友,“感受到無比的熱情和溫暖。”而可愛的臨安人民則表示,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待客之道。

  體育是增進人民友誼的紐帶。亞運會不僅為運動員提供了競技場,還搭建起不同國度人民交流的橋梁。

  在杭州亞運會男子排球決賽現場,中國隊惜敗後,中國球迷和伊朗球迷手牽手,共同將兩國國旗高高舉起,人民間的友誼不敗;紹興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壘球場,全場觀眾用中、英文齊唱《生日快樂》,為中國選手顏思語和菲律賓選手安托利豪共同慶祝生日,安托利豪説,“接受來自全場觀眾的祝福,這將是我一輩子難忘的經歷……”

  幾千年來,文明互通的密集軌跡共同編織起亞洲文明的璀璨銀河。在浙江,亞洲各國各地區的運動員和來賓,充分感受到這裡的觀眾、這裡的人民,熱情有禮。

  人,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從活力之城到熱情之城,因為亞運盛會,我們看到了人的風景。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嚴粒粒 朱平 林曉暉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