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敬有禮 新聞詳情
“鐵三角”的相守:我們是你的腿,你是我們的眼睛
發佈時間 | 2024-03-18 14:46:00    

   “湯師傅,你好呀,今天要不要出門?”穿著橙色工作服的葉建土和熟門熟路走進來,在一樓天井找到了靠在躺椅上的湯樟富老人,老人家正在認真閱讀當天的報紙。

  “好的,謝謝你,我正想出去逛逛。”老人家很高興地説。

  葉建土先把一樓院子裏的輪椅拎到了社區小路上,然後再次走進湯家,背起湯樟富,穩穩地走到外面,把老人抱到了輪椅上。

  湯樟富住在杭州建德的健安社區,葉建土是負責清掃這一片的環衛工人。葉建土經常來探訪湯樟富,除了幫他買些油和米,也經常幫他出門。

  哪怕是兩三個臺階或者一道門檻,對於靠輪椅出行的湯樟富來説都是天塹,而相對來説“身強力壯”的葉建土可以背起湯樟富走出家門,跨過“天塹”,直通外面的世界。

  每次葉建土的到來都讓湯樟富特別高興。

        幫助.jpg

  葉建土背著湯樟富老人出門。

  還有一個人必不可少。

  牽起他們倆這份緣的是擔任樓道長的黃芳大姐。她跟湯樟富是鄰居,又跟葉建土是同事。

  今年,湯樟富78歲,黃芳57歲,葉建土54歲,這三個人加起來快要200歲,這個幫扶組合也正符合現在的社會潮流,叫做“低齡老人幫助高齡老人”。都説三角形是最穩固的結構,在他們的幫助下,湯樟富老人的幸福晚年。

  穩固的“鐵三角”

  黃芳在這裡住了24年,擔任樓道長21年。湯樟富老人有什麼事情,黃芳大姐一定會到府幫忙解決問題。逢年過節的拎點東西來慰問不説,老人家看病住院什麼的,也要忙前跑後地張羅。老人想出門的時候,更是每次都靠左鄰右舍幫忙扶到輪椅上。

  黃芳在浙江愛中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建德分公司工作,今年2月,同事葉建土到她家附近來當環衛工。黃芳了解到葉建土在公司裏多年來一直勤勞本分,工作上兢兢業業,經常受表揚,更是有名的熱心腸,於是想到了把湯樟富老人託付給葉建土。情況一講,葉建土果然主動提出來跟老人家進行一對一的長期幫扶,探訪湯樟富老人之後,老人家也欣然同意,黃芳大感欣慰。

  走動頻繁了,他們也終於搞明白了老人家的受傷經歷:

  湯樟富18歲才念初二,放學還要給家裏幹農活。那天,他上山砍柴火,摔了一下,忍著痛把柴火背回家又馬上打豬草去了。

  “不敢説啊,怕治傷要花錢,更怕挨父母的罵。”湯樟富説,“沒想到,一週之後腿腫了,腿變得很粗,腫到褲子都脫不下來,沒法走路了,我媽媽不得不用剪刀把我的褲子剪開來。”

  家裏人趕緊把他送到醫院,結果醫生説腿部血管發炎並已經感染到骨髓,然而那個年代的醫生也沒有好的辦法,建議截肢。

  “截肢不行。”傳統觀念湊巧救了湯樟富一次,父親借來的200元“鉅款”用完之後,用板車把他拉回了家。由此,湯樟富在家躺了四年。

  四年之後,湯樟富起床了,嘗試著下地走路。他覺得自己不能這樣躺平過一輩子,也曾經四處求醫。由於傷情已經耽誤,後來一直沒能康復,至今也只能在家挪動幾步。“我來過杭州的,那個時候我自己拄著雙拐,一來一回,路上非常不便。”

  葉建土和黃芳沒想到,一開始他們只是想當老人的腿,可是一次次走進老人家裏才發現,老人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書”。跟老人的相處越多,他們感到自己受到的文化熏陶越多。

  活出自己的精彩

  記者跟著他們探訪湯樟富老人時,老人正在天井裏看報紙。“哎呀,我很愛看《錢江晚報》!我妹妹以前年年給我訂的。我在家60年,看了60年報紙,這才能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

  墻上挂著一張又一張的畫,湯樟富老人出門不多,但是他畫了新安江的山山水水,畫了層林盡染的秋、畫了白雲深處的人家、也畫了江裏來來往往的船;畫了公雞母雞帶著五六個小雞啄食的溫馨場景,也畫了挺拔不屈的松樹和雪中怒放的紅梅。

  這還不夠,還有一幅一米多長的紅梅,仔細一看那些密密麻麻的花朵竟然是極費工夫的十字繡。老人自豪地説,“我去買十字繡材料的時候,人家都很驚訝!都説你繡不出來的,我偏要試試!最後還不是繡成了。”

  客廳裏挂著的宮燈,是他親手製作的;桌子上的幾個未完工的京劇臉譜,是他依著畫報臨摹的,春天來了,準備做臉譜風箏。

  “上學的時候,老師不是會問嗎:你的理想是什麼?同學們一般都會説要當教師啊醫生……我的理想最厲害!你們猜是什麼?”老人家還逗我們,“電影演員!猜不到吧,我的理想是要當電影演員!我唱歌唱得可好了。”

  打開老人的相冊,會發現這些年湯樟富並未與世隔絕,同學們朋友們常來看他,聚會的時候也從不把他落下。我注意到所有的合影中,湯樟富都是站著的,看不出腿部殘疾。他的同學們,可真是細心在維護他的體面啊。

  新安江中學如今的學生們來家裏慰問、搞學雷鋒的活動,湯樟富也會跟他們打趣,“我也是新安江中學畢業的,1965年畢業,我是你們的大師兄。”

  湯樟富講一生的坎坷經歷,孩子們倒是會聽得直抹眼淚,“大師兄”反而笑呵呵地説,“我這輩子遇到的困難是比別人多了一些,但是別人也會有別人的困難,人活一輩子,總會在不同階段遇到不同的磨難的,要緊的是有點樂觀精神,活出自己的精彩來。”

  面對黃芳和葉建土以及他們的同事,湯樟富也説,“一直以來,我已經得到了許多的關心和幫助,當初非常貧窮的時候,大夥兒你一毛我一毛地湊錢給我渡過難關;家人、同學、朋友、社區也都很關心我,還幫我找了好幾次工作。這不是還有你們幫我實現了出門的願望,可以經常看看外頭……春天來了,多好。”

  説著説著,笑呵呵的老人家還是濕潤了眼睛。

  湯樟富老人非常緊跟時代,他用手機上網給自己買了一輛二手的電動輪椅,還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又進行了改裝。只要葉建土把他背出門放到輪椅上,他就能自己開著輪椅四處溜達。

  “新安江的大街小巷我都轉過!”老人家説著的時候,又調皮又快樂,神情就像個孩子。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陳蕾 通訊員 沈永良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