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敬有禮 新聞詳情
82年前丁玲為“半邊天”寫下四條建議 浙江巾幗這麼幹
發佈時間 | 2024-03-08 09:18:25    

   三月,春風楊柳萬千條,第114個國際勞動婦女節如約而至。常言道“婦女能頂半邊天”,女性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令人欽佩。

  1942年,曾被毛澤東主席稱讚為“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的丁玲,寫了一篇《三八節有感》,結合當時延安女性在情感、工作、婚姻、生育等方面的狀況,提出四個建議:“第一,不要讓自己生病。第二,使自己愉快。這種愉快不是生活的滿足,而是生活的戰鬥和進取。所以必須每天都做點有意義的工作,都必須讀點書,都能有東西給別人。第三,用腦子,通過理性,才不會浪費熱情、浪費生命。第四,下吃苦的決心,堅持到底。”

  不難看出,丁玲對女性的勉勵是以“自律自強”為主基調的,直到今天這些建議依然十分中肯,因為女性要面對的,依然是82年前的那些老問題。浙江女性在處理家庭與職場矛盾上有哪些經驗可供借鑒?她們如何在改革與創新中攻堅克難?如何成為公共治理中和諧善美的推動者?

  近日,潮新聞記者採訪6位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女性,她們無懼年齡與歲月,或用人生夢想撥動時代音弦,或在芳華之年為同學勇敢擋刀,或立於三尺講臺傳道授業,或筆耕不輟為民發聲……他們以乘風破浪之姿在各領域開拓進取,用多彩的追夢故事書寫時代華章 。讓我們一起走進巾幗故事,並向廣大女同胞表達真摯的祝福。

        搖滾奶奶.jpg

  董四教登臺表演。受訪者供圖

  董四教(1944年出生):

  在搖滾中怒放生命 用音樂溫暖無數人

  此前,在潮新聞上首發的新聞紀錄片《搖滾奶奶》被美國僑報、歐洲時報、希中網等海外主流中文媒體轉載,片中的主人公“搖滾奶奶”董四教收穫各國網民的千余點讚,她那句“搖滾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讓無數人同頻共振。

  “搖滾奶奶”最近在忙什麼?推出新歌了嗎?

  她和夥伴們忙著排練大關社區的社歌,打算去錢塘江邊逛一圈就算過節了。

  “現在樂隊一大半成員都是女性,真的變成‘搖滾奶奶’了。”談起搖滾,董四教再次打開了“話匣子”。

  為了把每一天都活得更有意義,她和夥伴們用音樂做公益,去孤兒院、敬老院演出,慰問退役老兵;集體創作《藍馬甲之歌》,進社區教更多老年人學習使用智慧手機……將音樂力量不斷向外延伸,幫助更多弱勢群體感受生活的美好。

  董四教説,希望能夠與更多愛音樂、有才華的老人一起,帶著對自由與夢想的滿腔熱情,繼續享受搖滾歲月。

  鬱永仙(1935年出生):

  繅絲娘子成旗手 特殊黨費獻給組織

  家住嘉興桐鄉市梧桐街道大發社區的鬱永仙,如今早已過上了安定的退休生活。當談到她曾經的專業領域,眼睛透露出不一樣的神采。

  1935年,鬱永仙出生於一戶貧寒的農民家庭,在親戚引薦下,她進入長安繅絲廠,從最底層的繅絲女工做起。深知身世之苦和自身文化水準的局限,鬱永仙在工作中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努力。她放棄休息時間,苦練基本功,身體不夠高就用磚頭、木板墊高,手桿短就“左右開弓”跑著繅,反覆實踐後她逐漸練就了一身精湛的繅絲技藝。

  1967年前後,鬱永仙作為單位骨幹被選派至梧桐繅絲廠,從“繅絲娘子”到車間主任,再到黨委委員、工會主席,無論身份如何變化,鬱永仙始終保持樸實敬業、樂於奉獻的作風,多次被評選為優秀和先進。彼時,全國掀起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潮,鬱永仙憑藉認真的工作態度、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出色的技術,成為那個時期女性追求解放和實現價值的典範。

  現如今,鬱永仙依舊每天堅持讀書、看報,以黨員的身份不斷提升自我。前些年,鬱永仙還與老伴共同捐贈了兩筆特殊黨費共計4萬元交給黨組織。

        公益.jpg

  楊麗雲(1942年出生):

  昔日探路農村金融 今朝領跑社區公益

  這幾天,楊麗雲外出的腳步不停。她忙著與飛鶴社區銀齡黨支部的老同志們一起慰問抗美援朝老兵。這位仍奔赴在基層一線的老勞模,曾任台州市天臺縣農業銀行副行長,並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金融系統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等80多個光榮稱號。

  回憶起那段“腳踩黃土地”的崢嶸歲月,楊麗雲感觸頗深。1980年10月,天臺城關信用社東片儲蓄所成立,次年,39歲的楊麗雲由於工作出色被調入該所擔任負責人。之後,她風雨無阻,徒步穿梭在城關地區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戶摸清情況,搞調查,宣傳黨和國家的“三農”政策,動員老百姓把手頭余錢存入東片儲蓄所。在楊麗雲和同事們的辛勤工作下,東片儲蓄所不斷壯大,目前已升級為天臺農商行城東分理處,存貸款餘額超2億多元。

  1998年退休後,楊麗雲仍然閒不住,牽頭全縣金融系統的90余名退休人員組建了銀齡志願服務隊,並擔任隊長,與赤城街道飛鶴社區結對共建,定期開展平安巡防、清理非法廣告、防詐騙宣講等工作。她説,人退休了,但心不能退,勞模本色不能退,能夠發揮餘熱,為天臺的經濟建設作出貢獻,是一種幸福。

  陳雲芳(1951年出生):

  妙手仁心為患者 “白衣天使”不停歇

  在台州臨海市,有這樣一位白衣天使,行醫40余載,她始終堅持在一線接診,日接診量最高達123例,曾獲得過“中國好人”、省道德模範、省“三八紅旗手”等多項榮譽。她,就是陳雲芳。

        義診.jpg

  1972年,陳雲芳被推薦到溫州醫學院學習,畢業後在鄉鎮衛生院從事內兒科臨床工作。1987年,她開始專攻皮膚科,就職于臨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許多患者慕名而來。1996年,陳雲芳腰椎間盤嚴重突出,一度無法起身,在床上躺了147天。好不容易等到能下地行走了,她馬不停蹄地回到醫院,因為“患者還在等著我呢”。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醫院為她特別定制了比普通凳子高30釐米的凳子,還嚴格控制每天接診量。自此,這把凳子便成了陳雲芳最親密的“戰友”。

  2006年,55歲的陳雲芳到了退休的年紀,本該頤養天年,但她選擇了堅持。這一幹,又是將近20年。2023年底,陳雲芳繼續在臨海邦迪醫院坐診,空余時間為外地的患者通過電話進行醫療諮詢。

  “只要有病人需要我,那就繼續幹下去。”陳雲芳笑著説。

  鄭雪君(1961年出生):

  為民代言的女記者 “無冕之王”真勤勉

  在溫州,“鄭雪君”這三個字可謂家喻戶曉。入行新聞業30余載,她筆耕不輟,創造過一年見報稿700多篇的記錄,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等多項殊榮。

  1992年,時任溫州第二棉織廠黨委副書記的鄭雪君轉行進入溫州晚報當記者,那時,來報社求助的人很多,鄭雪君撰寫稿件《向葉愛蘭老師伸出“春天的手”》,為鄉村小學代課教師籌措醫療費;推出“不讓一名貧困生失學”結對助學活動,三年來為8000多名特困生解決上學費用;策劃“讓礬礦特困職工過個好年”的連續報道,四處奔波籌措到18萬元送到困難職工手中……

  2003年,溫州晚報以鄭雪君的名義創辦了《雪君工作室》專欄,架起市政府和老百姓溝通的橋梁。鄭雪君和團隊飛赴歐洲、非洲多個國家開展公益活動,將善心遠播海外。

  十多年前,鄭雪君退居二線,開設了《溫州晚報公益道德講壇》欄目,邀請專家學者、企業家、公務員、教師、律師、記者、志願者等演講,喚醒每個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又是一年“春”好時。2022年,雪君理論宣講工作室入選浙江省首批理論宣講名師工作室。她表示,希望通過道德講壇,促進更多人立志,讓他們以更堅定的內心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崔譯文(1999年出生):

  擋刀女孩成警察 責任擔當永不忘

        警察.jpg

  最早聽到崔譯文這個名字,是她被大家稱為“擋刀女孩”。2019年,還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上學的她和一名同學經過操場時,突然有個男生持刀上前對同學行兇。面對冰冷的尖刀,崔譯文顧不上多想,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同學,成功逼走了歹徒,自己卻不幸身中8刀,在ICU搶救了3天才轉危為安。

  “爸爸是名頂天立地的軍人,我不能給他丟臉。”在崔譯文身上,留下了一道道傷疤,最長的一道從胸口一直延伸到腰腹。愛美的她也曾對著鏡子流下過眼淚,而現在再説起身上那條18釐米的傷疤,她只説是“勇敢過的象徵”。

  2023年9月1日,崔譯文回到家鄉,成為寧波市公安局高新分局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同年9月12日,在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寧波站中,崔譯文成為第三棒火炬手。

  “擋刀女孩”、人民警察、亞運會火炬手、“小青荷”、“中國好人”“第七屆浙江省道德模範”“全國道德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見義勇為英雄”……近些年來,崔譯文的身份越來越多,她説,不能辜負大家的信任,自己還要繼續努力。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見習記者 張文利 趙培希 記者 孫磊 通訊員 林雨塵 鄭曉剛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