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敬有禮 新聞詳情
海鹽90後姑娘女承父業 續寫幫扶日記
發佈時間 | 2023-11-16 14:26:47    

     繼承1.jpg

    王葉繁(左一)和父親王金良在屏山的合影 受訪者供圖

  第一次聽到王葉繁這個名字,還是在2020年8月,從她父親王金良口中。

  彼時的王金良,正在海鹽的對口支援縣——四川省屏山縣挂職,為當地實施“茵紅李標準化生産和品牌行銷”精準幫扶項目。不到兩年時間,他已經三次主動延期挂職。

  那次採訪,王金良侃侃而談了很多幫扶心得,但還有一件事,讓他更加興奮:“我終於説服女兒也來屏山了!”“90後”王葉繁由此從父親手裏接過幫扶的“接力棒”,支援屏山教育事業。

  從想逃到想留,從迷茫到堅定,説起過去三年的幫扶經歷,王葉繁感慨萬千。

  因為父親開始的“接力”

  其實決定去屏山前,王葉繁對這個地方並不熟悉,只是趁著父親挂職期間去過一回。

  “那次主要去和父親聚聚。”在王葉繁眼裏,王金良一忙起工作就廢寢忘食,特別是援川期間,基本上就紮根大山深處,一年到頭也見不了幾面。

  “聊天中,父親講起屏山正在打造一個千億級産業園——浙川紡織産業扶貧協作示範園,推進東部産業向西部梯度轉移。”王葉繁説,但屏山服裝産業薄弱、資源短缺。

  儘管王金良在屏山開展的是農業項目,但他內心牽掛的是屏山的方方面面,一心想幫助當地百姓致富,有機會就會為他們引薦優質資源。

  想到自己剛好是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的,可以幫助屏山培養技能型人才,且能有機會支援西部發展,將會是人生無比珍貴的經歷,王葉繁便和父母提出了去屏山工作的想法。

  “剛開始,母親其實是有些顧慮的。”王葉繁説,屏山和海鹽相隔2000多公里,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都不同,母親擔心自己適應不了。

  王葉繁便開始做母親的思想工作。“而且我和父親都在屏山,互相還能有個照應。”漸漸地,母親也理解和支援王葉繁的想法。就這樣,2020年9月,王葉繁應聘到了屏山縣職業技術學校,成為該校服裝製作與生産管理專業的一名教師。

  讓冷門專業“熱”起來

  “不適應,很多次都想過要放棄。”事實上,剛到屏山不久,王葉繁就遇到了難題。

  首先飲食上就很不適應。屏山以辣為主,按王葉繁的話來説,連鍋都是辣的。因為吃不習慣,王葉繁不到半個月就輕了2、3斤。

  但更多的不適應,來自工作。雖然屏山人很熱情,這讓王葉繁松了一大口氣,可上了幾節課後,她發現服裝專業在當地並“不受待見”,是個冷門專業。

  “很多家長認為,服裝專業就是踩縫紉機的,畢業後工作都不好找。”王葉繁説,大家更想讓自己的孩子學會計、烹飪、工業機器人等所謂“好就業”的專業。

  因為不受重視,學生的基礎自然就比較薄弱,且愛偷懶、缺乏自信。王葉繁告訴記者,學服裝專業,需要有過硬的繪畫功底,當看到班裏的學生連直線都畫不好時,王葉繁心裏涼了一大截。

  那段時間,王葉繁又迷茫又心急,她常常反覆問自己:“我為什麼要來這裡?我來這裡該做什麼?”

  好在,父親是個過來人。“他總跟我分享自己在屏山的經歷。”王葉繁記得,當時屏山果農還按照傳統方式種植,導致茵紅李果型小、口感差,果農一年的收入連溫飽都很難保障,在父親提出改良方案後,當地人紛紛反對,認為這不是一個外地人短短幾天就能改變的。

  “但父親也‘倔’得很,他一邊建好示範基地,一邊親自到府為果農、合作社社長和當地農技專家做思想工作、開辦培訓課,轉變他們的觀念。”王葉繁説,父親會建議她,不妨先給這些大山裏的孩子講講外面的世界,讓他們擺脫對服裝産業低技術、低價值的刻板印象。

  受此啟發,王葉繁開始為學生介紹智慧化的立體裁剪、3D掃描、虛擬試衣等前沿技術。同時,她也打破傳統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在作品中加入文化元素。“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也告訴他們服裝設計不單單是一項技術活,更是一門藝術,每件作品都是飽含情感和文化意蘊的。”王葉繁説。

  “王老師的課堂很‘活’。”屏山縣職業技術學校老師陳梅説,山裏的孩子大多數比較內向,針對這一點,王葉繁會經常與同專業的老師討論,改變以往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像多注重課堂互動,多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課堂反饋等。

  “那麼,有效果嗎?”面對記者的疑問,王葉繁沒有直接回答,她只注意到,自己的學生漸漸變得勤奮了,課後也會主動找她探討專業問題,得知有省市大大小小的比賽時,能積極主動報名了。

        幫扶2.jpg

  王葉繁在為屏山縣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上課 受訪者供圖

  幫扶日記未完待續

  王葉繁身材瘦小、性格溫和,但學生們卻很怕她。不是因為兇,而是嚴格。

  採訪中,王葉繁點開手機相冊,給記者看了一張設計圖。“你看,這是人體比例及結構圖,針對複雜的五官和四肢,我會讓學生反覆畫。”王葉繁説,自己的作業量並不大,但會要求學生們畫到滿意為止。

  一遍、兩遍、三遍……一開始,學生們都改到崩潰。“明明已經畫得挺好了,為什麼還是不行。”

  還有同專業的老師看到後,也私下勸王葉繁,把要求稍微放低一些,否則這樣下去學校的紡織服裝專業要留不住人了。“只有反覆打磨,學生才會有分辨作品好壞的能力。”王葉繁説,其實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品質在不斷提升,自信心也會一點點提高。

  令王葉繁感動的是,在自己的“高壓”下,沒有中途轉專業的學生,還有不少畢業後繼續走服裝設計這條路的。

  曾艷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就讀于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她,曾經連畫畫都不會,她笑稱“醜到自己都沒法看”。但王葉繁依舊看到了她悟性高、出手快的優點,從高一下學期開始帶著她準備宜賓市的服裝技能大賽。

  比賽需要團隊配合,在一天時間內做一件成衣。“王老師每天都會利用課餘時間,一對一教我怎麼畫設計圖、怎麼做樣衣。”備賽半年多,雖然那次比賽最終沒有獲獎,但曾艷的專業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平日裏,曾艷喜歡通過微信和王葉繁聊天。除了聊專業,曾艷説得最多的就是感謝,“多虧遇到了你,現在大學老師都誇我畫得好!”

  這些,都是觸動王葉繁選擇留下的原因。

  當然,在幫助學生進步的同時,王葉繁也不忘提升自己,獲得了香港理工大學的服裝及紡織品專業碩士學位。在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中,王葉繁還兩次榮獲宜賓市一等獎、四川省二等獎。

  這段時間,王葉繁又帶著屏山縣職業技術學校的20名高一學生,來到海鹽縣商貿學校,開啟為期2個月的交流學習之旅。

  “我不求每個學生都能從事服裝行業,我只希望他們都能走出大山,去看看世界、去充實自己。”關於學生的未來,王葉繁説只要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他們能夠把握住,敢於挑戰自我就好。

  王葉繁在屏山的幫扶日記未完待續,她説不上來自己會留多久,但父親那句“産業不提質,農民不增收,我就不撤退”,一直在她心頭縈繞。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王雨紅 縣委報道組 徐愫妍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