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冰天雪地裏,有群穿梭山間的送餐人
發佈時間 | 2024-01-26 09:35:12    

   送餐.jpg

      1月25日,龍遊縣麻坪嶺自然村,記者跟著“紅扁擔”志願者張素梅(左)在送餐路上跨過被積雪壓倒的竹子。共用聯盟·龍遊 鄭依霖 攝

  “今天天氣這麼冷,山路上又結著冰,你們怎麼又來送飯了?快擦擦身上的雪水,別凍著了。”25日中午11時,當“紅扁擔”志願者接連4天準時出現在龍遊縣社陽鄉金龍村麻坪嶺自然村80多歲的村民蘇珠鳳家裏時,老人既感動又心疼,她接過志願者手中的保溫飯盒,連忙把火熜遞給對方暖手。

  金龍村位於龍遊縣東南山區,雖説早些年通了公路,但只能通到山腳,住在高山處的村民,出行要麼踩著泥路,要麼踏著臺階上上下下。下雪後,路面濕滑,老人要去設在山腳的老年食堂就餐或取餐,成了一件麻煩又危險的事。好在金龍村村兩委早就想到了,他們在接到降雪預警通知後,于1月21日晚連夜召開會議部署應急工作,尤其是要確保老人準時吃上飯。金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益財表示,經統計,全村共有70余名老人需要送餐,老年食堂還需8名志願者進行配送,村裏的“紅扁擔”志願者迅速組成送餐隊伍,開啟送餐模式。

  “22日一早,我們就通過在老年食堂群裏發資訊、打電話或是網格員到府走訪等方式,確保每個老人都知悉,避免他們白跑一趟和出行危險。”“紅扁擔”志願者張素梅説。麻坪嶺自然村是金龍村最偏僻的一個自然村,由於山區溫度低,海拔高,山上依然白雪皚皚。25日10時45分,當送餐車抵達麻坪嶺自然村山腳下時,張素梅早已在此等候,除了是名志願者,她還是金龍村的村幹部,“‘紅扁擔’志願者主要由本村的村幹部、黨員和村民代表組成。”大家對村裏的情況熟門熟路,辦起事情效率也高。

  麻坪嶺自然村半山上住著7戶老人需要送餐,張素梅和另外一名“紅扁擔”志願者分工,拿上貼著老人名字的保溫飯盒開始送餐。上山的路是條只有約1米寬的沙子路,記者跟著張素梅徒步前行。連日放晴,山路上的積雪慢慢開始融化,路面卻更容易打滑,我們小心翼翼地向前邁著小步。路上不時有被積雪壓斷的竹子橫亙在中間,需要跨“欄”而過。“今天的路比下雪那天好走多了。”張素梅把保溫飯盒緊緊護在臂彎裏,深怕飯菜涼了或是倒翻。她邊走邊跟記者交流,“你是不是很好奇,我們為什麼叫‘紅扁擔’?”原來,社陽鄉很多老人住在半山腰,車子上不去,東西多的話,志願者會用扁擔幫他們挑送東西,後來,就有了“紅扁擔”這個叫法。

  “阿姨,吃中飯了。”中午11時,走了近15分鐘,我們來到蘇珠鳳家。打開保溫飯盒,裏面裝著萵筍炒肉、海帶排骨,飯菜還冒著熱氣。蘇珠鳳拉過了張素梅冰冷的手:“你們真是太好了。”張素梅則勸老人先吃飯,免得飯菜涼了。

  看到老人屋檐上的雪水落在門前又積起了厚厚的雪,張素梅拿起門後的鋤頭開始鏟雪,然後用掃帚清掃乾淨。臨走前,張素梅又再次叮囑:“現在天氣冷,路面濕滑,要買東西或要辦什麼事,你給我們打個電話就行,傍晚時可以跟晚飯一起給您送過來。”蘇珠鳳聽後連忙點頭:“好的,我就家裏待著哪都不去,辛苦你們跑前跑後。”

  叮囑完畢,張素梅拎著蘇珠鳳前一晚用過的飯盒趕回老年食堂。“每個老人都有2個保溫飯盒,方便送餐。”她解釋道。據統計,目前,龍遊老年人助餐服務覆蓋率已達87%,日均為6500余名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今年將會再增加27個助餐服務點。”龍遊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説。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梅玲玲 共用聯盟·龍遊 鄭依霖 秦久興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