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幸福家人:十年行善溫暖金華
發佈時間 | 2023-10-18 14:17:51    

   昨天早上(10月17日),金華市民吳永清在路過小區花壇時,看見裏面有幾片紙屑,立即彎腰撿起扔到不遠處的垃圾桶裏。路過的鄰居看到,笑問:“老吳,今天沒穿紅馬甲,怎麼也在義務勞動啊?”吳永清直起身子回答道:“有沒有紅馬甲,我都是志願者啊。習慣了,閒不住。”

金華.png

  幸福家人志願者到府看望獨居老人,陪老人聊天,定期給老人檢查身體。

  吳永清是我市幸福家人公益協會的一名會員。多年來,他和其他志願者一樣,活躍在文明創建、綠色出行勸導、垃圾分類等日常志願服務活動中,也活躍在社區網格治理、關愛孤寡老人等志願服務中,為金華這座文明城市貢獻力量。

  17個公益分區、註冊會員7000余人,開展7000多場大小愛心活動,10年來,幸福家人將“喚醒公益”的種子播撒在八婺大地。在幸福家人,如果你問公益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讓金華成為一座最有愛的城市。

  公益,是一個人帶動一群人

  對於吳永清來説,公益是舉手之勞的拾撿垃圾,是對老人和困難學子的一次慰問。而對幸福家人的發起人張麗萍來説,公益是一個人帶動一群人,一群人溫暖一座城。

  臨近中午,位於市區雙溪西路136號的幸福家人公益素食餐廳裏飄出濃濃飯菜香。“韭菜盒子來嘍!”剛出鍋的菜品端上桌,老人們的臉上笑開了花。

  這裡每天提供百餘份免費愛心餐送給社區的空巢老人,附近有需要的老人、殘疾人、環衛工人等都可以在餐廳享受優惠用餐。餐廳除了廚師、店長是固定的,其餘“店小二”都是輪換的志願者,所有運營收入用於開展扶貧幫困、助老助殘、公益路演等慈善公益事業。“訂單配餐”開展6年來,累計送餐達16萬份、服務對象9600余人。

  於是,一個公益餐廳成了普通市民零門檻做公益的平臺,任何一個有愛心的人,都可於此實現公益夢,來吃飯就是獻愛心,參加志願服務就是獻愛心。

  在五百灘公園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者準時打開“綠道文明吧”大門,迎接晨練的市民來此休憩。這個實踐站由幸福家人負責活動組織、日常管理和便民服務。在這裡,不僅有愛心一杯水、便民藥箱、愛心閱讀等常態化服務,還會定期開展文藝表演、志願培訓、科普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志願服務活動,讓更多市民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實惠。

  “讓金華成為一座最有愛的城市。”這是張麗萍的公益初心。2014年,她發起成立幸福家人公益協會,以關愛老人和喚醒公益為工作重點,主要開展和參與扶貧幫困、文明創建、幸福驛站、環境保護等社會公益活動,發起針對“一老一小”群體的“城市遺忘者餐廳”“愛在鄰里關愛孤寡空巢老人”“青苗雨露——關愛困難學生”等項目。10年來,幸福家人共出動志願者15萬餘人次,幫扶人數超過5萬人。

  “公益不是一個人做很多,而是讓更多的人來參與一點點。”張麗萍説,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人加入公益事業,點亮社會、溫暖人心。

  公益,是在最需要時幫扶一把

  上週末,幸福家人執行會長孫建斌接到幫扶對象宋小琴的短信:“孫叔叔,最近有什麼活動需要志願者幫忙,我也來。”“這孩子太堅強,也太懂事了,自己情況剛好一些,就想著幫助別人。”孫建斌説。

  2019年,還在讀小學六年級的宋小琴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雙側胸廓畸形、脊柱側彎等多重疾病。小琴的父親也是一名殘疾人,母親患有糖尿病,家庭條件十分艱苦。在實地考察小琴一家的基本情況後,幸福家人幫助這個家庭申請了殘疾人救助金,為小琴申請了助學款,並持續走訪幫扶,在每個開學季為她送去書包、衣服等學習生活用品。當年,幸福家人還在市慈善總會幫助下,將小琴送到深圳治療,並成功進行手術,小琴終於脫離拐杖獨立行走。

  如今,她也成為幸福家人的一名志願者,只要有時間,就會和叔叔阿姨一起參加志願活動。“未來我想當一名慈善家,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有困難的人,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是充滿愛意的,要自信微笑地面對生活。”今年8月,在市婦聯和幸福家人組織的公益夏令營活動中,小琴一段充滿真情的發言,感動在場所有人。“看到小琴重獲新生,我真為她高興,也深刻認識到公益既是幫助他人,也是溫暖自己。”孫建斌説,在他看來,公益就是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幫扶一把。

  同樣,在助人為樂中找到人生價值的還有李俊芝。她是幸福家人“青苗雨露”助學計劃的負責人,對困難學生總是格外關注。每天,她都忙著對接愛心人士,捐助困境兒童。

  “青苗雨露”助學計劃是幸福家人對接愛心人士,一對一幫扶我市困境兒童,為其提供助學金、陪伴和關愛的公益項目,幫扶對象大多來自單親、留守、殘疾人等困難家庭。“我自己就是因為家境貧困放棄了上大學,曾想過要是當時有人能幫一把就好了。當年我留下了遺憾,現在不想再看到有孩子因為家庭困難失去上學的機會。”李俊芝身體力行,拿出工資資助了幾名學生,成為孩子們口中的“愛心媽媽”。據統計,該項目從2021年實施以來,截至今年9月,共幫助學生219名,提供幫扶資金42.6萬元。

  公益,是雙向奔赴的愛

  在幸福家人,有一對公益“姐妹花”志願者,她們是劉群英和雷素君。這對“姐妹花”雖不是親姐妹,但她們因公益結識,因愛心同行。

  “奶奶,我們來看您啦。”在婺城區新獅街道柳湖花園社區,常常能看到一群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為社區獨居老人送上免費愛心餐,其中就有劉群英和雷素君的身影。

  “接觸公益越久越覺得身上有種責任感,能夠幫助別人就是一件快樂的事。”雷素君説,意識到自己的行動能為老人帶去溫暖後,她漸漸養成一有空就去做公益的習慣。

  不僅是送餐,志願者們還會坐下來陪老人們嘮家常,也會幫其修窗簾、調鬧鐘等,還囑咐老人有事給他們打電話。來的次數多了,老人們一聽敲門聲就知道是志願者送餐來了,有的還特意算著送餐時間,早早在家煮好甜品給志願者們喝。

  每個月,這對“姐妹花”還會和其他志願者一起走進婺城區各個鄉鎮的居家養老中心,為村裏的空巢老人包餃子、表演節目等,有時還聯繫理髮師、醫生進村為老人們免費理髮、檢查身體。

  一次次溫暖的服務,一句句貼心的話語,讓老人們樂呵呵的。大爺大媽們常常在活動結束後拉著她們的手問:“你們什麼時候再來看我們呀?”用雷素君的話來説,這就像父母捨不得孩子出遠門的情形。

  “愛在鄰里關愛空巢老人”和“暖暖夕陽愛心益餐”是“姐妹花”負責的公益志願服務項目。她們説,在做公益的過程中,老人們漸漸把志願者當成家裏的一分子,志願者也會把老人看作一家人。很多老人記不住志願者的臉,卻記住了他們紅色的馬甲。不僅如此,“姐妹花”在開展項目時還發揮親情地緣的優勢,在社區和鄉村招募成立“敲門大姐”鄰里助老志願服務隊,為老人安享晚年撐起“幸福傘”。目前,這支鄰里助老服務志願者隊伍的體量,已由最初的500人達到了1000余人。

  對於雷素君來説,公益不僅溫暖了他人,更讓自己得到提升。“為了更好地和老人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我今年考取了社工證。”從業餘志願者到專業社工,雷素君希望利用自己所長,為更多老年人的晚年帶去慰藉和快樂。

來源:金華日報    | 撰稿:記者 孫武斌 方璟 吳潮宏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