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杭州大山里正在進行的工業化,源頭卻是20年前一組數字
發佈時間 | 2023-05-31 11:11:00    

   聯合國2022年國際山嶽日有一條資訊引人注目,全世界有15%的人口生活在山區。卻僅有瑞士、奧地利兩國不到2000萬人口邁入了發達國家。

  中科院《中國山地研究與山區發展報告》指出,在中國,超過55%的人口生活在山區,全面小康後的山區平均現代化率達到63.4%,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在“胡煥庸線”以東的山區全面實現現代化,“胡煥庸線”以西的山區基本實現現代化。

  如何讓山區趕上中國式現代化這趟高鐵?我省“兩個先行”打造“共同富裕示範區”必須為全國打個“樣”。杭州的大山裏,一場悄無聲息的新型工業化,也許提供了一條路徑。

  2022年,天目山深處的杭州臨安區工業總産值接近1300億元,規上工業及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幅分別位居杭州第二、三位;今年一季度,臨安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由2022年的43.9%提高到45.2%,工業投資佔固定資産投資比重由13.7%提高到23.6%。

  在佔了七成面積、一成GDP,且人口不斷流失的杭州山區,“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臨安區卻創造了一個奇跡,不但頂住了杭州主城區的“人口虹吸”,人口連年增長,産業日漸興旺。

  它是怎麼做到的?

  “産業強區”從這裡起步

  在拼經濟的杭州各區縣招商隊伍中,臨安“店小二”們的PPT中都有這麼一句話:臨安位於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西端,是大走廊的重要一極。

  這是浙江和杭州,省市兩級為臨安賦予“區位優勢”的核心所在。區位優勢,是世界山地國家工業化的普遍規律。如果不是處於德、法、意三個工業革命先驅環繞之下,瑞士不會迎來“會造表的法國移民、會算賬的義大利移民和會教書的德國移民”。

  東起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西至浙江農林大學,東西長約39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集聚了5家省實驗室、全省80%的國家重點實驗室、50萬名人才,是浙江、杭州打開高品質發展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挂上了“金鑰匙”,怎麼打開現代化之門?

  臨安有工業基礎。塊狀經濟,如高虹鎮的節能燈,玲瓏街道的裝飾紙、電線電纜,昌化鎮的手錶螺釘,太陽鎮的五金工具等,正處於從縣域經濟邁向都市經濟的“臨門一腳”。

  臨安被兩次賦能。2000年初,杭叉、杭氧等一批杭字頭企業外遷到臨安,這批“國之重器”的遷入,是臨安高端裝備製造的肇始,也讓臨安在全省工業版圖中擁有了一席之地。

  2006年,一批省級科研院所集中搬遷至臨安青山湖畔,打造省級科研機構創新研發基地——青山湖科技城。36家科研院所的匯聚,瞬間提升了臨安在全省科技版圖中的地位。

  在此之上,臨安迎來了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開建、撤市設區的最重要節點,交通設施大幹快上。

  歷史性機遇擺在了臨安面前。2021年,臨安響亮提出實施“産業強區”戰略,以産業化推動城市化、以産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重塑臨安經濟的“骨骼”。

  更高、更精、更輕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臨安産業強區的第一刀從工業經濟切入。

  發展工業,臨安“家裏沒礦”。太湖、錢塘江兩大水源保護地,天目山、清涼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劃下了多道紅線,山坳裏只能攢出20平方公里的産業發展空間,工業化需要的要素極度稀缺。用土生土長的臨安區經信局局長雷新錢的話説,“‘攤大餅’沒有灶臺。”

  楊國正等臨安區委一班人向“八八戰略”求解:“早在20年前,‘八八戰略’就給我們指明瞭道路。這條道路,就是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八八戰略”指出,要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塊狀特色産業優勢,加快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八八,這兩個數字埋下的“伏線”,指向了今天山坳上的中國一個縣區通往現代化的大門。

  圍繞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創新要素集聚,臨安山區新型工業化之路邁開了第一步。

  在大走廊建設中,臨安扮演什麼角色?“大走廊上,工業是臨安的優勢。去年我們的規上工業營收佔了大走廊的56%。我們要承接好大走廊科創成果的産業化。”在臨安區委書記楊國正看來,這是臨安有能力也有責任承擔的一項戰略任務。

  以此為基點,臨安開啟了産業煥新之路:從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向更加重視解決“好不好”的問題轉變,特別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等。

  引育新興産業“鏈主”,橫向和縱向整合,實現産業鏈“聚鏈”。青山湖畔的譜育科技,自主研發高端科學儀器,打破國外壟斷。雖然創立只有8年,但2022年産值已接近13億元。橫向,集聚上下游企業,在孵化4家下游企業基礎上今年計劃再引進一撥“聚鏈”項目;縱向,以掌握的自主檢測技術向新領域開拓,瞄準生命科學領域,已成立譜康醫學、譜聚醫療等子公司。譜育科技的目標,便是衝擊百億級規模。

  升級傳統産業,“嫁接”新興技術。通過自主研發,杭叉集團正由傳統叉車企業向新能源、智慧物流領域拓展,已能為客戶提供基於AGV基礎上的智慧物流整體解決方案,應用於寶馬、風神、中策等企業智慧製造基地,並研發出鋰電、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叉車産品並交付應用。

  這幾年,臨安工業的“高新”成色越來越足:2022年,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超50億元,推動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首次突破200億元;今年一季度,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22年的81.4%%提高到83.7%。

  産業空間少,臨安就向“過去”要空間,大力推進“騰籠換鳥”,目前已騰拓出3000余畝工業用地;同時向上要空間,打造新型工業樓宇,推動工業上樓。

  在臨安,有6個正在建設中的工業園區,被稱為“六大園”。走進其中的“工創園”,記者立即發現樓宇中的標準廠房室內空間高大。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裡容積率都在3.5至4.0之間。這意味著,與一般工業廠房相比,工創園向上要來的産業空間,至少是原來的3倍。

  “樓宇工業還有個特點,那就是‘高、精、輕’。輕,就是它不能發出很大的噪聲。”臨安區經信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産業包括移動智慧終端、新一代通信設備、高端智慧裝備、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新材料、精密儀器、安全節能環保等。

  “高、精、輕”的産業哪都想要,為何要選擇臨安?“我們看中的還是城西大走廊的産業生態、科創生態,而臨安是大走廊上産業空間最多的地區,生活配套幾乎與杭州主城無縫銜接,也有利於我們招引人才。”一家已簽約入駐工創園的高新企業負責人説。

  屆時,這些園區就像未來産業社區,這裡不僅有生産,還可以是研發人員和技術工人的居所,也能是小型商業集聚地,形成全新的産業形態。

  頂住“人口虹吸”

  人隨産業走。

  臨安區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坦言,當初撤市設區,從縣域經濟邁向都市區經濟,“臨安是有點擔心杭州市區的虹吸效應的!”這是很多強中心都市周邊區縣面臨的共同難題。

  但是這五年,臨安的常住人口被沒有並“吸走”,反而在逐年增加,從2017年的61.3萬人增長到2022年的64.8萬,年均增加7000人。“這些新增人口中,很多都是被企業吸引而來的大學生、技術工人。”臨安區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以生産熱熔膠起家的福斯特,如今在光伏、電子電路、鋰電等新材料領域多點開花。包括在青山湖科技城設立的研究院在內,就有440多名技術研發人員,今年還在招聘更多的研發人員。

  專注超聲“篩、診、監、療”領域的“準獨角獸”企業聚融醫療,2017年剛到臨安時只有約50人,如今已是擁有200余人的創業團隊。

  臨安的新型工業化,就像扔進池塘的石子,已震起一層層漣漪:工業經濟産業集聚,帶動配套的生産性服務業;人口流入加快城市化,生活性服務業蓬勃興起;“倉稟實而知禮節”,文旅産業隨之興旺……一個個“産業”逐漸讓區域經濟的“骨骼”清晰起來。人,也就隨産業而來。

  如今,走在臨安的産業區塊和中心城區,就能感受到蓬勃的生機——

  國內光伏封裝材料龍頭企業福斯特臨安基地的高效電池膠膜和感光幹膜項目正抓緊建設,力爭今年內投産,成為新的增長點;

  在天目醫藥港,全國高等級動物P3實驗室正在杭州醫學院內建設;杭州為數不多的M3地塊上,創新藥物關鍵技術和産業化基地加快施工;

  江橋路共富廣場項目、臨安印象綜合體項目等11個民生和城市建設項目開工建設,生活配套實施不斷完善;

  新推出3條“吳越名城·天目茶香”茶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和7個茶文化旅遊體驗點,吸引超百萬人次遊客徜徉臨安的綠水青山,“五一”精品民宿預定入住率超90%……

  投資數據就也可窺見一斑:2023年一季度,臨安製造業投資增長41.3%,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增長59.6%,交通、水利和能源投資增長99.6%,民間項目投資增長45.9%。

  臨安,硬是山坳中踩出了一條現代化的“山路”,聽不到大機器轟鳴,看不到産業大軍人流涌動,卻靜水流深、源源不絕,而溯其源頭,正是八八戰略指出的新型工業化之路,讓臨安走上了山區現代化的可見未來。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謝曄 陳文文 唐駿垚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