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讓農民種地省心又賺錢,泰順村有好辦法
發佈時間 | 2023-03-27 16:18:26    

  一犁新雨破春耕。眼下正是春耕備耕的最佳時期,在泰順縣司前畬族鎮狀元村,田成塊、地平整、路相通、渠相連,農業器械來回穿梭,為機械化輪種水稻、芥菜、馬鈴薯等作物做準備,處處可見一片忙碌景象。

  這個春耕季,當地的生産場景和以往相比不大一樣。過去,狀元村有超八成的農田處於無人耕種的拋荒狀態,雜草叢生隨處可見。據了解,狀元村這番困頓並非個例,溫州有不少鄉村分佈于丘陵山地間,農田分散不成規模,留守務農的人員以老人居多。他們平時更多依靠自身經驗,延續傳統耕作方式。農業生産成本上升,生産效率下降,制約了農戶種植積極性,備耕不積極。

W020230327334772618549.jpg

  狀元村農田宜機化改造前

W020230327334773636140.jpg

W020230327334774538277.jpg

  狀元村農田宜機化改造後

  如何破解種地不賺錢、農田擱荒多的困局?當地村幹部們開始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經過深入的調研和考察,決定由村集體出面,將部分因群眾外出務工或耕作條件不便而撂荒的土地集中流轉,委託給村集體合作的企業進行宜機化改造,便於農用機械進場作業,幫助農戶解放雙手。

  “這樣一來,既降低了農戶生産投入成本,又解決了農村土地撂荒問題。”狀元村黨支部書記陳余滿表示,如今,全村有近600畝農田進行集中流轉,其中的300多畝農田已完成宜機化改造,佔全村農田的三分之一。

  為了進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當地還在宜機化改造的基礎上,根據季節科學安排農作物種植,以“1+N”(一季水稻+N個農作物)輪換耕種模式,並同當地農産品企業簽訂收購合同,實現土地增效、農民增收、糧食增産的多贏局面。

  在一系列變革的推動下,宜機化項目區域農田為村集體帶來每畝年5000至10000元的經濟收益,農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今年46歲的村民鐘聖民在村委會的協調下,流轉土地3畝。“專業經營比咱們自己種強,效益好,咱們也能得到實惠。”他説,自己通過入股分紅和在家門口務農等方式,收入近3萬元。

  從“小田”變“大田”、“碎田”變“整田”、“瘠田”變“良田”,“有米有菜”的美麗田園成為了村民們共富的新希望。未來,狀元村將在種植業的基礎上打造旅遊産業,實現農旅融合,拓寬致富渠道。

  近年來,我市圍繞産業規模經營、創新土地流轉方式、土地標準化建設,積極引導農戶將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和農業龍頭企業,積極擴大早稻等糧食生産規模。據悉,今年以來,全市新增糧食生産規模大戶14戶,集中流轉承包地近3100畝,糧食播種面積約4100畝。(圖片來自浙江線上)

W020230327334774995067.jpg

  前期水稻種植

W020230327334775521151.jpg

  前期芥菜種植

W020230327334776039347.jpg

  目前馬鈴薯種植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記者 林岳    | 責編:彭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