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在金華家庭農場體驗高效農機:開著“小車”去種菜
發佈時間 | 2023-03-22 10:41:24    

   眼下,正是蔬菜移栽的黃金時節。在金華市婺城區蔣堂鎮的天宏七彩田園家庭農場裏,一排排蔬菜幼苗整齊地排列著,好似給田野鋪上了一層綠色的外衣。

  “噠噠噠……”蔬菜大棚內,鮮少看到工人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機械聲。“大棚不見人,但聞機耕聲。”來到農場前,省農業機械研究院的技術人員在電話中這樣描述蔬菜機械化種植的場景。近日,我們來到婺城的田間地頭,看種菜“小白”如何快速變身種植能手。

  “神器”助攻,蔬菜移栽更快了

  伴隨著機械的轉動聲,一台開溝機快速駛來,眼前,鬆軟的土壤上均勻地劃開一道道地溝。“原本種的三月青,眼瞅著馬上過季了,翻耕後全都種上番茄苗。”在農場一角,我們見到了天宏七彩田園家庭農場負責人章紅亮,他剛剛參加完首屆中國南方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博覽會回來。

  “展會上,省農業機械研究院與浙江挺能勝機械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蔬菜移栽機最對我胃口。蔬菜移栽完全實現機械化。”作為一個行動派,章紅亮當即與企業達成了初步購買意向。為了搶抓農時,工作人員也以最快速度將機器運來婺城,以便他能全面體驗。

  “開溝就要結束了,我們一起去種苗吧。”早早就來送農機的省農業機械研究院現代農業創新與試驗中心副主任滕有根一個箭步跳上蔬菜移栽機的駕駛位並熱情招呼我們。只見機器的左右兩側各有2層架子,擺滿了一盤盤番茄苗,綠綠蔥蔥,好似一隻綠色的小燕子。

  小心地進入蔬菜大棚後,“綠燕子”閃亮登場。坐在駕駛座上俯瞰“燕子”的整體構造和工作流程:只見“翅膀”中間安裝了14個形似倒四棱錐的投苗杯,在鏈條的帶動下不停轉動。當投苗杯經過“燕背”上兩個對稱點位時,杯壁張開,裏面兩穴番茄苗便間歇掉入底部的“燕腳”——栽植器。

  “快,架子上取一盤新的換上。”我們正低頭看得出神,滕有根在旁邊提醒道。原來,不一會兒,離我們最近的一盤72穴番茄苗已全都種下。急於了解種植情況,我們喊上章紅亮一起“檢查作業。”大家貓著腰,一路低頭細看。“嗯,種植深度可以。這技術,堪比幾十年的老工人啦。”章紅亮調侃道。

  單獨“發車”,不但種歪還漏苗

  雖是移栽,我們卻一致認為像開車。有了章紅亮的肯定,記者這十幾年駕齡的女司機決定單獨“發車”。省農業機械研究院工程師樓婷婷爽快答應了我們的要求。

  將操作桿輕輕撥到工作擋位,出發、取苗、投苗、栽種……一氣呵成。正想炫耀時,尷尬的一幕發生了:眼前的一盤小苗投完後,記者用右手托起新的穴盤。但由於質地軟,又有重量。小苗眼瞅就要掉出穴盤,嚇得記者趕緊用左手接住了穴盤的另一側。苗是保住了,但卻錯過了幾次投苗時機。

  “漏種幾穴,應該不會被發現吧?”記者佯裝鎮定地繼續往前開,身後卻傳了小夥伴的呼喊:“你種歪了!”這下無法掩耳盜鈴了,只好趕緊喊來“師傅”找原因。“跟我來。”樓婷婷沒多説,一邊往田埂上走一邊説:“仔細看看這田壟。”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我們頓時豁然開朗。原來,開溝時這壟就出現了些許歪斜。要想要將苗栽齊,就得輕微調整方向,而不是像之前那般筆直前進。

  “其實,不光速度、方向,機器的栽植行距、株距和深度都是可以調節的。” 樓婷婷説,考慮到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苗在育苗過程中,穴盤規格不同導致蔬菜苗大小不同,技術人員特意設計了三款不同尺寸的投苗杯,以便隨時替換。在認真聽的同時,我們還發現了一個尷尬的現實:哪幾穴漏苗,田埂上看得一清二楚。

  章紅亮在邊上算起了賬:純人工種植,一畝地大概需要1個工人幹上一整天。如果採用機械,一天至少能種6畝地。目前,天宏七彩田園家庭農場承包了300多畝土地,蔬菜種植佔了三分之一,一個工人一天至少120元人工費。“選用機械代替,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銀啊。值!”章紅亮不禁豎起大拇指。

  再次“表演”,得到種植戶肯定

  在農場體驗的這一天,樓婷婷的手機鈴聲常會響起。接得最多的就是農戶的諮詢電話。“這不,明天又有大戶約我們要體驗。”她不好意思地解釋道。

  在不久前舉辦的首屆中國南方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博覽會上,蔬菜移栽機受到了不少關注。聽説它來了天宏七彩田園家庭農場,附近好幾位蔬菜種植大戶陸續趕了過來,有的還自帶了菜苗,讓我們現場試種。急於擺脫“女司機”標簽的記者主動承擔了這項“任務”。

  這回,我們在操作之前先觀察下田壟的整體情況。蔬菜移栽機的方向控制器在駕駛座的兩側把手上,輕輕握哪邊,方向就跟著哪邊走。看到我們的“表演”,這些蔬菜種植大戶們紛紛給出好評。我們這些初學者移栽品質都這麼好,大家購買機器的想法又堅定了幾分。

  蔬菜種植主要包括耕整地、起壟作畦、育苗、移栽、植保、施肥、采收等作業環節。“前面幾個環節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但難度較大的移栽及采收兩大環節仍需大量人工作業。”樓婷婷一語道破了種植大戶的苦惱,“之前也關注過國外的相關機型,不是價格太高,就是‘水土不服’。”章紅亮感慨道。

  據介紹,2019年,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與浙江省農業機械研究院合併,農機和農藝深度融合,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我們希望加快實現蔬菜種植領域的‘機器換人’,讓農活越來越輕鬆。”樓婷婷説。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陸欣 沈立    | 責編:彭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