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蘋果來説,2022年或許是平淡的一年。iPhone14系列稱不上驚喜,供應鏈也頻頻出問題。而明年的蘋果,可能要迎來一個重磅産品——混合現實頭顯。這也是被外界看作元宇宙入口的産品。不過,雖然元宇宙之火早已轟轟烈烈,入局者更不乏大佬巨頭,但在這個“燒錢黑洞”裏,誰都只是初學者。比如剛剛經歷了萬人大裁員的Meta。
MR頭顯明年上線
當地時間13日,據彭博社報道,蘋果的下一款主要産品——混合現實(MR)頭顯,可能明年會面世。這款頭顯被稱為“Apple Reality Pro”,定價在2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間,將運作名為realityOS的新作業系統,其中將包括Messages、FaceTime和地圖等蘋果核心應用的MR版本。該作業系統首個版本代號為Oak,正在進行內部收尾工作。
此外,該設備的攝像感測器還可掃描用戶雙腿,使虛擬人物形象也能反映用戶的腿部動作。相較之下,Meta的元宇宙平臺上,用戶形象一般只有上半身,因為設備無法掃描用戶腿部動作。
來風未必空穴。有太多資訊都在佐證蘋果從很早就開始研發AR設備——專利、收購、供應鏈、招聘。眼下矽谷寒氣逼人,但是蘋果頭顯團隊卻熱火朝天。剛剛過去的週末,他們一口氣發佈3個崗位招聘,全部面向AR/VR應用開發。
事實上,今年6月,蘋果WWDC 2022大會發出宣傳海報時,就有人猜測蘋果將會發佈自己的頭顯設備,因為在當時發佈的海報當中,有一個戴著眼鏡的小夥子形象。而這個眼鏡就被認為是蘋果最新的AR設備。但是最後WWDC大會一直到結束都沒有發佈任何有關的産品。
網際網路時評人張書樂表示,蘋果在AR和VR上佈局多年,也積累了大量的人才、專利和相應的産業鏈準備。其實早就可以推出頭顯來搶跑,但正如蘋果一貫的風格,像蘋果汽車一般,不到自己滿意並有顛覆感,不會將一個試驗品丟到市場上讓用戶試錯、消費蘋果的技術範式美譽度。
誰的元宇宙
外界普遍認為,蘋果頭顯將在2022年秋季和2023年夏季之間的某個時刻官宣,並於2023年正式向消費者出售。這也是2015年Apple Watch發佈以來,蘋果首次開啟一條全新的産品線。同時,這款頭戴設備將使得蘋果與行業領先的VR設備供應商Meta展開更激烈的競爭。
目前,Meta在頭顯方面稱得上是一家獨大。根據IDC的數據,2021年,全球AR/VR頭顯出貨量達1123萬台,同比大增92.1%,其中VR頭顯出貨量達1095萬台,年出貨量正式突破1000萬台的奇點。而截至今年6月,Meta佔據了全球VR設備市場的90%份額。
對於産品佈局以及發佈時間,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了蘋果公司,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不過,張書樂認為,該産品短時間內提前推出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在産能上和産業鏈構架上還需要時間,以及在配合頭顯的硬體生態、輔助軟體以及更為重要的呈現內容準備。其中不止是視頻,還有遊戲,更需要在發佈會後讓蘋果生態影響下的眾多參與者綻放腦洞和全速“備貨”,百十來天的準備期其實很短。
除了硬體外,軟體系統也是無法忽視的領域。有分析人士表示,以蘋果的野心,不會僅限于出售硬體設備,肯定想建立一個涵蓋硬體、軟體和服務的“元宇宙生態”。
網際網路分析師楊世界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從用戶到開發者再到從業人員,所有人都在等待蘋果的靴子落地。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現在的頭戴設備都不夠好,産品交互上尤為突出;另一方面,在整個科技行業談産品設計、談用戶體驗往往都離不開蘋果。蘋果在産品設計上的權威、對供應鏈的掌控以及資金的投入都是別人無法超越的存在。
還是好時代嗎
在Meta、谷歌、微軟等一眾科技網際網路企業搶跑之下,蘋果的産品卻一再延遲。如今,蘋果終於到來,但元宇宙的故事似乎沒那麼吸引人了。
一年前,Meta通過“改名換命”的方式選擇All in元宇宙,是為了給自己現有業務尋找一條新的出路。一年後,元宇宙卻成為Meta棘手的難題之一。Meta的核心廣告業務受到蘋果隱私策略調整和全球經濟放緩的雙重影響,股價已經從高峰下跌了超過70%,損失超過7300億美元的市值。
還有持續擴大的虧損。負責元宇宙軟硬體的Reality Labs部門今年以來已經虧損了94億美元,同時已經發售兩年的Quest 2也出現了銷售疲軟,營收僅為2.85億美元,遠遠低於分析師普遍預期的4.06億美元,也低於二季度的4.52億美元。
押寶元宇宙失敗,也被視為“矽谷小神童”扎克伯格職業生涯的滑鐵盧。由此,Meta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萬人大裁員。當地時間9日,Meta宣佈將裁員1.1萬人,約為團隊規模的13%,為該公司歷史上首次大規模裁員。
對於元宇宙的現狀,中國行動通訊聯合會元宇宙産業委員會執行主任于佳寧指出,VR設備僅僅只是元宇宙的入口,元宇宙的應用還在不斷探尋和發展中,它的爆發將取決於其他資訊技術的發展和融合創新,是一個相對比較長期的旅程。這也導致了許多用戶對Meta的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事實上,這不僅僅是Meta的心病,也是整個行業的軟肋。“對於任何一個新趨勢而言,其發展速度都看似遲緩,處於沉默且不被人看好的探索期。市場對新趨勢的反饋都會存在一段時間的陣痛期。”于佳寧坦言。
至少目前,在元宇宙裏,還沒有一家廠商能夠真正獨當一面。晶片、硬體、交互,都是一次從零開始的征途。扎克伯格不久前也袒露出這種行業拐點的焦慮——“我每天都在戰壕裏”。
來源:北京商報 | 撰稿:方彬楠 趙天舒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