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縉雲 > 新聞速遞 新聞詳情
這場春天的盛會,縉雲立下了幾個“小目標”
發佈時間 | 2024-03-08 09:30:28    

   3月6日,驚蟄過後,縉雲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一大早,譚主來到縉雲縣會議中心,近距離觀察這場春天的盛會。

  兩會,歷來都是政治的風向標、經濟的晴雨錶。

  細細聆聽、逐頁翻閱縉雲縣政府工作報告,一項項成就、一串串數字,無疑不在彰顯著增長之“量”的變化,發展之“質”的變化。

  透過一組組數據成果,譚主看到了什麼?會上,縉雲又立下了哪些“小目標”,透露出哪些能量與信號,飽含著怎樣的信心與希望,又展現了多大的底氣與勢頭?

  7%

  2024年,縉雲立下了一個“小目標”。

  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以上,高品質前提下能快則快。

  2023年,縉雲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19.7億元,增長8.0%。

  2022年,縉雲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01.51億元,比上年增長5.2%。

  將時間線拉長來看,不難發現,縉雲近兩年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

  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的背後,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大邏輯。它意味著經濟發展態勢的多項重要指標實現了增長,縣域迎來經濟體量更大、實力更強的增長。

  那麼,今年縉雲的預期目標,“保守”了嗎?

  實則更“穩”了。

  7%,釋放出縣域經濟積極、務實、穩健的發展信號。

  這一增速目標,更顯高品質要求。經濟發展需調節奏、蓄動力,不必爭一時先後。

  2023年,大環境的形勢壓力、自身指標高基數的增長壓力、周邊縣(市、區)超常規發力的競爭壓力都很大。

  于縉雲而言,這一年是奮進之年,是突破之年,是蝶變之年,是豐收之年。

  透過幾組數據,可窺一二:

  3家企業A股上市,數量居全省之冠。

  2個50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接續落地,省科技小巨人企業、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省部級技術發明一等獎等相繼“破零”,再次斬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名單,山區26縣唯一。

  接連拿到大禹鼎、平安鼎、創新鼎、天工鼎、神農鼎,實現省級“鼎”類榮譽大滿貫。

  榮獲全市招商引資最高獎“萬象杯”。資源要素爭取連創歷史新高……

  透過經濟增長之“量”,可見縉雲發展之“質”。

  但入之愈深,其進愈難。在奮進新征程上,縉雲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經濟社會發展尚存的差距:受複雜環境和超預期衝擊影響,個別指標和任務離既定目標還有差距;縣域綜合實力還不強,經濟結構還不優,縮小“三大差距”任務依然艱巨等。

  如何在不確定的風浪中穩住船舵穩健前行?縉雲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總基調,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問題,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推動各項工作不斷突破成勢。

  正如縉雲縣委相關負責人所説,“我們必須充分做好負重爬坡過坎的思想準備,既要理性樂觀地看到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又要清醒客觀地面對推進高品質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挑戰,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堅定決心和非凡勇氣,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迎難而上、排難而進、逆勢而起,補齊‘先天的不足’,破解‘成長的煩惱’,奮鬥實幹、擔當爭先,在主動解決問題中不斷推動縉雲發展奔涌向前。”

  當“穩”的底色更加鮮明,“進”的勢頭更加強勁,勾勒共同富裕現代化美好縉雲全新圖景的筆觸將更加生動寫意。

  90億元

  2024年,縉雲還立下了這樣一個“小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優化出臺縉雲燒餅高品質發展等鄉愁富民産業政策,進一步推動“五彩農業”發展,力爭全産業鏈産值達到90億元以上。

  來看2023年完成的“目標”:成功舉辦首屆中國燒餅文化節,縉雲燒餅、縉雲茭白等一批農特産品亮相杭州亞運會。“五彩農業”總産值達到86億元。

  農業農村部發佈2023年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名單,這是全國鄉村振興綜合類最高榮譽,縉雲榜上有名,係全省山區海島縣首個。

  爭當“全國模範生”,縉雲鄉村振興的“動作”格外吸睛。

  縉雲的鄉村振興,靠的是能讓老百姓腰包鼓起來的産業。

  作為全省糧食和畜牧生産重點縣、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縉雲的産業譜係是“五色系”,有燒餅、黃茶、茭白、爽面、楊梅、麻鴨、梅幹菜的顏色,分黃、白、紅、灰、黑五色,“五彩農業”創出了86億元的全産業鏈總産值。

  來看幾組數據,縉雲麻鴨品牌聲譽評分位居浙江首位、全國第11名;全國每8根茭白有一根來自縉雲;縉雲黃茶是G20杭州峰會指定用茶;縉雲燒餅從業人數超4萬人、年産值超30億元……

  90億元,為縉雲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明確了方向,更明確了目標。

  86億元到90億元,是4億元的數字跨度,更是農業現代化提質跨越的新高度。

  通往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康莊大道並非輕輕鬆鬆鋪就。

  縉雲“五彩農業”,一定程度上講還是“五色農業”,“集而不群”“有群無鏈”等現象比較突出。

  作為工業縣,要從“量”上提高穩産保供的貢獻,難度很大,更多的是積小勝為大勝。

  縉雲在明確思維,也細化路徑。

  後續的農業發展路,縉雲將持續以工業化思維發展農業,充分發揮“兩園兩區兩中心”農業平臺作用,加大農業産業招大引強、集群強鏈力度,統籌抓好芥菜標準化種植加工、茭白冷鏈物流建設、食品加工業發展等工作,加快從“産業”向“産業化”轉變,讓“五彩農業”真正成為“出彩産業”。

  千億級

  勇當全省山區26縣振興發展共富先行模範生,是縉雲的又一“小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上指出,推動縉雲成為要素集聚的“磁場”、企業發展的“沃土”、投資興業的“寶地”,實幹爭先朝著千億級工業強縣穩步邁進。

  “千億級”,縣域經濟的“天花板”。山區縣,憧憬“千億級”工業強縣。

  繼慈溪成為浙江首個千億縣後,諸多強縣“群雄逐鹿”,縣域之間奮力爭先趕超。2023年,隨著嘉興平湖市、嘉興南湖區、寧波寧海縣GDP首次突破1000億元,浙江千億縣(市區)擴容至28個。

  山區26縣之間以及其與頭部縣之間的經濟體量存在較大差距。作為山區26縣之一,縉雲的地區經濟總量在300億級別,不靠江、不臨海、不沿邊,縣域發展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煩惱不少。

  縉雲的經濟總量還不夠大,産業形態還偏向傳統,群眾增收、要素保障、收支平衡等壓力也還很大,跨越發展“起勢尚未成勢”,如何在縣域競爭中找到“一席之地”?

  差距就是方向、就是潛力。

  縉雲縣委書記王正飛表示,縉雲作為典型的山區縣,不僅要在做大經濟總量上趕趟補短,也要在提高發展品質上奮力趕超,同時資源要素缺乏、發展動能不足、發展空間受限等問題依然存在,破解這些難題,根本出路在於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最大幅度縮短經濟結構優化和産業轉型提質的週期。

  縉雲將工業作為創新的主戰場,跳出就工業論工業的發展模式,從平臺、人才、科技、金融、産業鏈配套等全方位賦能工業發展,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氛圍越來越濃。

  高新區創建持續推進,産業發展規劃編制完成。麗縉高新區科創中心投入運營,麗水高新區科創中心主體完工,浙江理工大學縉雲研究院、浙江科技大學浙西南研究院正式運作,山東大學浙西南研究院成功落地,縣內縣外兩個“3+N”創新動力體系不斷完善。

  3000多家工業企業,是縉雲發展的最大優勢。就縉雲經濟結構而言,“優存量”最關鍵的就是“優企業”。在縉雲縣委縣政府眼中,企業是開啟未來的主力軍,企業家是社會經濟舞臺的主角,都是縉雲最寶貴的財富,政府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視企業發展,倍加珍惜愛護企業家。

  在縉雲企業界,形成了一種奇妙的現象。全縣工業企業,你追我趕,不僅“比規模、比利潤”,更要 “比設備、比研發”。

  新的一年,縉雲將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新增省級以上創新主體155家以上,培育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0家以上。紮實做好省級創新深化、標準化創新發展、科技特派團等試點工作。力爭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增長15%以上,全力三奪省“科技創新鼎”。

  2023年11月,在全省創新深化大會上,縉雲被授予2022年度“科技創新鼎”,連續兩年成為山區26縣唯一“奪鼎”的縣(市、區)。

  對標余杭、嘉善、新昌,三奪省“科技創新鼎”,縉雲面臨的難度不可謂不大。為衝刺目標,當地加快發展機械裝備、短途交通、智慧家電、健康醫療等四大主導産業,力爭四大主導産業規模超390億元。同時,緊盯新興産業培育,以前瞻的眼光和攀高的目標向車規級智慧感知、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等産業新賽道挺進。

  新賽道,要靠新項目。全年招引億元以上項目30個以上、力爭40個以上,其中10億元以上8個、20億元以上2個,力爭百億級項目招引實現突破,是縉雲今年招大引強的新目標。

  2月20日,縉雲召開的“新春第一會”就開篇定調,向“高”發力,釋放出大招商的強烈信號。會上,縉雲縣委書記王正飛談到了縉雲的發展邏輯——“母雞工程”。

  “一是把雞蛋拿過來自己孵化。雞蛋代表著孵化型企業,我們招過來後,要給予最適合的溫度、濕度,服務好這些企業,這樣才能孵化出小雞。二是把小雞拿過來自己養。小雞代表著成長性高的企業,這些企業招進來後,我們要給飼料、給雞窩,把它們照顧好,耐心看他們長大。三是把老母雞拿過來讓它下蛋。老母雞代表著鏈主型企業,它能帶動一整條産業鏈,就像肖特、怡亞通。”王正飛説,要堅定不移把招大引強作為未來主攻方向,爭取更多大好高項目落地。

  “發展是首要的任務、問題是時代的號角、創新是最好的創業、爭先是永恒的主題、行動是最好的語言。”這40個字,始終是縉雲縣域發展一以貫之的工作理念。

  無論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還是“五彩農業”全産業鏈産值90億元以上,抑或是千億級工業強縣,一個個“小目標”,標注著縉雲發展的高度,展示出山區縣創變的決心和信心。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鄔敏 通訊員 詹瑩 縣委報道組 汪峰立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